1.74 黃金台上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50 字 3個月前

一路行來,見兩側商肆,商客盈門,行人如織。貨物堆積如山,舫車列成長龍。條條長街,連通南港與臨鄉。繁華異常。

趙娥不禁感歎: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”

同車少吏這便笑道:“如(趙)大家所言,薊國水陸通達,暢行南北。便是西域,每月亦有商隊往來。財源滾滾,日進鬥金。”

趙娥欣然點頭:“薊國富甲天下,便是此因。”

“大家說的是。”駟馬停穩,港口少吏打開車門,搖下折疊踏板,先行下車。已有宮女趕來迎接。

對於這些小巧而實用的機關器,趙娥一路所見,頗多驚奇。王宮馬車對設雙排雅座,車門改為側開。車蓋與車廂一體築造,車門堅木包鐵,內襯皮革,外包黑釉搪瓷,車門上置白琉璃窗,內懸素紗鋼絲網簾。車前,車尾皆裝有兩盞琉璃車燈,車廂三重避震。輪輻皆鋼鑄,堅固又耐用。

“天子駕六,諸侯駕五,卿駕四,大夫三,士二,庶人一。”

時下駟馬安車,乃是給榮歸致仕的朝中大吏們的養老標配,自然要敞開了坐。四麵垂簾,可比錦衣夜行。無人看見如何能顯示身份。

然封閉式車廂的好處顯而易見。無論出於安全,還是出於隱私皆高於普通馬車。

最主要,隻需放下窗簾,便無人可從車外窺探。乘車者亦無需操心那些隆重的乘車禮儀。一舉數得。

乘車需除鞋,古時登堂入室,甚至要除襪。上古時,有大夫“襪而登席”險被君王斷足。漢時無需除襪,卻仍要除鞋。於是劍履上殿,成為權臣標配,至高榮寵。馬車內備有軟底青絲履,可供乘者換穿。鎏金香熏球自然也是必備。

以防有人風塵仆仆,來不及更換足衣,乃至散發異味豈非不美。

事實上,並無此種狀況。濯發灑足乃是每日必備。尤其是女子出行,心衣羅襪,更是要足量預備,勤於換洗。絕無異味。穿鞋下車,入宮門,穿南殿,跨綠水,拾級而上。女官通稟,劉備這便與趙娥殿內相見。

“妾,拜見王上。”趙娥趨步入殿,跪地行禮。恰逢朝會,文武列席。趙娥卻舉止自若,甚有風儀。

“趙大家免禮。”劉備伸手虛扶:“賜座。”

“謝座。”因不是薊國官吏,故坐於側席。

“此乃烈女趙娥。”劉備向群臣介紹。

“可是磨刀十載,為父報仇的龐娥親?”王傅黃忠這便言道。

“然也。”劉備笑道。

以王傅黃忠為首,百官紛紛起身行禮。趙娥亦肅容回禮。

“孤請趙大家,乃為幼女師也。”劉備遂道出實情。

“原來如此。”王傅黃忠欣然點頭:“王女能得趙大家從旁教誨,乃薊國之幸也。”

“臣等附議。”趙娥亦是豪傑。正與大漢痞氣,相得益彰。劉備請她來為女師,自無人反對。

這便當朝拜趙娥為女師,待二女出繈褓,再行拜師之禮。薊國無宦,多置女官,已成慣例。百官亦未覺不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