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79 撤村並邑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23 字 3個月前

安平國夾在薊國、中山國、河間國之間。與三國毗鄰。

南宮縣距黃金台,不到六百裡。快馬一日可達。便是駑馬,亦不過三五日。

這位好漢,馬不停蹄,一路北上。三日後抵達黃金台下。沿途麥田,已收割完畢。沿途村落,竟也少有人煙。與薊國,國富民強的傳聞頗多差異。一次口渴,本想敲開一家柴門,討碗水喝。不料柴門緊鎖,村中竟四處無人。這便翻身上馬,路遇亭舍方知原因。

撤村並邑。

薊王下令,修造城邑。以城為軸心,方圓五十裡內村落,儘數撤去。鄉民皆城居。往來通行,自有舟船車馬之便。

好漢問道:若無水如何行船?

答曰:築陂通渠,引來活水。

好漢再問,若荒山野地,地勢高突,又當如何?

答曰:播撒苜蓿,建造牛牢馬邑。

原來如此。

臨行前,亭卒又多說了句:傳聞,薊王欲仿效南港機關城,鋪設軌路。往後,城邑之間可借由舫車通行。

好漢瞠目而去。

正如亭卒所言。沿途村落皆荒無人煙。收割後的幽燕大地,一覽無餘。遠山近水,一眼望儘。眼看十月將至,草木枯黃。頗多蕭瑟。獨有黃金台巍峨高聳,宛如仙境。

何須多問。隻需沿馬蹄車轍,一路向北。便可抵達。

黃金台鼎鼎大名,世人皆知。薊王重修後,便有四方高士絡繹前來。俸祿從百石起,到二千石止,已能滿足絕大多高士之需。與以往縣、鄉、村的劃分不同。薊國行政體係為縣、城、邑。百裡一城,五十裡一邑。城與邑,區彆不過是大小而已。曾為諸侯國都,亦或是治所,戰略要衝的城池,多是大城。分內中外三城,橫豎五裡。而方五十裡的城邑,則普遍內外二城,橫豎三裡。大城可容萬戶,小邑可納編戶數千,諸如此類。其他彆無不同。薊國多水近海。地勢平坦,無天塹亦無絕壁。水稻田濕地,便是人造陷坑,可陷人馬。

一條官道穿行其間,枝津溝渠縱橫如脈絡。往來極為方麵。

亂世將至,守備好家中倉樓府庫,萬千國民才是重中之重。

進山門時,便有館中小吏引路。在蘭馬台下馬,入住台上精舍。

佐史登記名錄。

好漢答曰:南宮文醜。

薊王宮。

逢五日小朝會。已通過二位國相考核的閔純、耿彧二人,雙雙入殿。

“閔純(耿彧),拜見王上。”二人此時皆白身,故未著朝服。

“免禮,賜座。”

“謝王上。”宮女取來坐席,二人這便居於側席。

待二人落座,劉備問道:“二位國相,如何安排?”

“回稟王上,我二人已有初斷。”耿雍起身(長跪)答道。

“但說無妨。”

“閔君、耿君,皆忠良純厚,飽學之士,頗知北地風土人情,可堪大用。恰逢用人之際,我等以為,或可令二人主政一城。由國中調配宿吏輔佐,正當適宜。”耿雍答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