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84 王道治國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50 字 3個月前

田豐忽垂淚長拜:“臣,田豐,願鞍前馬後,甘為驅策。為匡扶漢室,效犬馬之勞!”

劉備這才醒悟:“先生獻上下二策,卻隱去中策,可亦因‘疏不間親,卑不謀尊’乎?”

“正是。”田豐拜服在地。

“能獻上下二策,先生忠心赤膽,孤已儘知也。”劉備這便點頭:“趨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孤亦不例外。然有些事,即便明知有害,卻也必須去做。為殺我一人,賊人竟不惜驅策冀州百姓,乃至百萬人流離失所。倒斃於道者,日以千計。千萬百姓乃是我等之‘衣食父母’,若無百姓供養,何來高樓華廈,豐衣足食。賊人卻視如草芥。此等無君無父,無法無天,禽獸不如之輩,留之何用!”

環視群臣,劉備再開口已聲如雷霆:“疏到禁中,興兵殺賊!”

“臣等,遵命!”

命人將田豐送往樓桑國醫館,好生療養。劉備這便起身罷朝。

自從收到洛陽密信後,就一直心事重重,鬱鬱寡歡的荀攸,終於撥開雲霧,重見天日。整個人如釋重負,健步如飛。

此事,起源於賈詡和李儒。正如胡輔為顏良取字時,所言:良禽擇木,良臣擇主。

劉備少時便稱麒麟。然諸如‘賈李和憂’。二人皆智多近妖,又心機深沉,七竅玲瓏之輩。劉備擇人而仕。二人又如何能不擇主而侍。所謂雙向抉擇,便是君臣之道。

四大府丞,忠心耿耿,此生為劉備鞠躬儘瘁,自不用多說。然而,隻有知道主公劉備究竟是什麼樣的人,四人才好因地製宜,因人而異,對症下藥,看人下碟。用不同的戰略眼光、策略計謀,去考量,輔佐。

簡而言之。借五路賊兵之手,四大府丞想看,在危急時刻,國難當頭時,劉備會如何展露真心。這便是後世所說“求生的本能”。平時裡,倒是可以滿口仁義道德,假裝聖賢。然危急時刻,生死之間,往往會顧不得許多,而露出本性。

霸道、王道、臣道。

無論劉備如何選擇,四大府丞皆會用不同的方式,來輔助劉備。以求達成完美結果。

當然,按照劉備的想法,賈詡、李儒,甚至戲誌才,都是霸主之路的堅定擁躉。荀攸之所以心中不安,正因他還是偏向於王道。生怕劉備顯露霸主之姿,與洛陽朝堂決裂。

因為,從法理上說。劉備出身漢室宗親,若與漢庭為敵,則會弱化他身上的天命光環。沒有了漢室宗親的身份,又何談三興漢室。若如此,與叛漢之王莽何異。

田豐也是一樣。隻不過比起荀攸,時常因剛而犯上的田豐,更顯燕趙剛烈之風。喜歡“剛正麵”。即便如此,亦刻意隱去中策。甚是可以說,不惜在獻策時設了個圈套,隻為儘可能不影響劉備的抉擇。

正因如此。劉備才暗歎諸人‘恪守臣節’。

當然,無論劉備選擇何種救世之道。四大輔臣始終忠誠如一。並在劉備選擇框架內,竭儘所能的趨利避害,追求利益最大化。

這便是謀主的恐怖天賦。

正如名列“四奇”之一的華大夫。精通身內外婦幼諸科。無論是何種病患,總能對症下藥。從而藥到病除。實在無能為力,也能儘可能消除病痛折磨,令患者安樂而亡。

謀主也是一樣。確定劉備乃行王道,這便會主謀王道。若是霸道,亦能主謀霸道。身為人臣,又豈能無為臣之道?

此,便是謀士,與謀主的天壤之彆。

何為主?

‘宰’也。

劉備一縷幽魂,穿越至此。本以為最難莫過於沒有係統。然而他卻忘了,在地獄難度下,便是一級的雜兵野怪,也各個身手了得,一個不小心便會要人親命。更彆說那些終極關底大頭目了。

那些總認為張教主如何如何弱雞之人,不妨從難度上理解一下。新手級的張教主,和地獄級的張教主,是不是會有所不同呢。

黃金台,“直升七層頂,田豐倒騎驢”的典故,亦被風傳。

劉備深居王宮。整日陪在嬌妻幼子身側。侍奉母親諸母身旁。國事一概不問,皆由兩位國相代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