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96 海賊圍城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05 字 3個月前

薊國橫亙在燕趙之交,號稱九河之地。

境內九條大河,枝津縱橫,水網遍地。督亢澤、掘鯉澱、雍奴藪,等大小陂澤,星羅棋布。正因豐水,劉備才得以築堤圩田,令薊國季季大熟,豐衣足食。

隨著流民陸續返鄉,稻作之後,薊國各城便趁秋末冬初,土壤尚未凍結,通渠築堤,引水圩田。類似工作,熟練工最多的自然是三百裡臨鄉各城。顆粒歸倉後,田間日常管理老農便可。青壯勞力,這便紛紛驅牛車前往五縣,整備旱地改水田。賺取一日百錢的工錢。

夫妻二人,足月可領六千錢。亦是一筆可觀的收入。

薊國機關術,由上而下,惠及全國。農人的牛車,吃住行亦十分方便。平日並排停在路邊,隨堤壩陂渠而走。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寶貴的時間。機關車搭建的庵廬,亦在牛車營地之中。可就近治療工傷病患。至於安保,自有薊國完善的亭郵置驛體係負責。

五縣田賦另算。單三百裡臨鄉,本季共繳新穀二百萬石。再加上二百萬畝官田收獲的一千二百萬石,臨鄉今季得糧一千四百萬石。又是大豐之年。薊國太倉令,大兄劉文,請增築城倉的上疏,劉備已批複。凡薊國新修港口,皆要增築城倉。港口建倉,能借漕運之便。

豐年多禾。農人依然惜售,皆囤入自家倉樓。便是田中禾花鯉的收入,已足夠開銷。除此之外,院中藥圃、租賃商肆、織造毛毯、修路通渠,不一而足,皆有進項。生活自然富足。

薊國百姓多遷徙而來。輾轉千裡,轆轆饑腸,路上磨難,記憶猶新。自然惜糧。

王上少時督造宅院,樓桑一戶齊民院中有:前樓、後樓、倉樓、望樓、水塔、雙闕樓、四角樓。計十樓。餘下各城,因增築城牆,兼顧防禦功能的四座角樓和騎在牆頭的覆道皆省去,隻需建前樓、後樓、倉樓、望樓、水塔、雙闕樓,六樓便可。

饒是如此,城中萬戶居民,亦起六萬座高樓。可想而知,放眼望去,是何等的鱗次櫛比,高樓林立。人行其間,又是何等的氣象萬千。恰逢節日,彩燈高懸,堆光如晝。繁華盛景,可稱天上人間。

後世有一個專屬名詞:“建城史”,說的便是諸如這般的繁華城市。人皆城居,從春秋戰國始,築城就成了曆代國君,樂此不疲的國之大事。

薊王劉備,更是其中翹楚。

收到海賊大舉來犯的邸報。劉備這便中斷建城大計。乘遊麟號,會同薊國水軍明輪艦,浩浩蕩蕩駛往渤海。

雍奴藪,雍奴城。

圍繞城池的隔水大堤,已被機關船修造完畢。靠近城牆的水澤深挖取土,變成了天然的護城河。與城內水網相接。

見千艘赤馬舟逆入澤藪,浩浩蕩蕩向雍奴城撲來。立在修葺一新的城頭,鐘繇舉目四望,這才幡然醒悟:“先時,王上戶戶分糧一百石。我本以為乃是行籠絡人心之舉。今日方知,王上早已料到海賊會大舉圍城,故備足糧秣,固守城池。海賊遠道而來,隨船能帶多少糧草?不出足月,必糧儘而退。”

身旁繡衣吏什長,這便言道:“王上令明庭固守待援。想必亦知海賊遠來,隻求速戰。”

“然也。”俯瞰千條赤馬上叫囂不斷的賊寇,鐘繇氣定神閒。

“城中隻有兵丁百人。如何防守,還請明廷定奪。”什長又道。

“此事易耳。”鐘繇笑答:“武庫內有弩千張,乃上次與糧秣同時運來。從漁人中招募身強體健者,持弩守備。海賊泛舟而來,並無攻城諸器,急切間又如何能攻下。”

“喏。”什長這便下城安排。

伸手摸了摸袖中好友荀攸送來的錦囊妙計。鐘繇一聲長歎:“公達奇謀百出,我不如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