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07 鑄造新幣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530 字 3個月前

數月前,劉備上表回國。臨行前,陛下賜予“四出文五銖錢銅母範”,授以新幣鑄造之權。

劉備一直無暇他顧。如今,五路賊兵儘退,又逢黃巾逆亂,南北交通日益斷絕。這便想鑄錢備用。

郡國鑄幣亦非陛下首創。

前漢時,郡國皆有鑄幣權。

武帝元狩五年,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。稱:“郡國五銖”,或“元狩五銖”。因其材料改用紫銅,又有“紫紺錢”之稱。

但因各國技術水平不同,銅礦成分亦有差,故而所鑄五銖錢亦千差萬彆。且偷工減料嚴重,多不足五銖重,且越鑄越輕,越鑄越粗劣。武帝遂於元鼎二年,收回各郡國鑄幣權。改由朝廷統一鑄造,統一發行,防止惡幣泛濫。

開鑄於元鼎二年初的鐘官五銖,因幣材多用赤銅。色紅(含銅量在70%以上,含鉛量約20%),以一當五行用,世稱“赤仄五銖”。

“赤仄錢,以赤銅為其郭,錢紺色也。”

赤仄五銖以赤銅為質,精磨之後郭邊儘赤。“赤仄(側)”,意為將外郭銼平之意,此亦為赤仄(側)錢名之由來。赤仄五銖周郭深圓而磨濾精湛,穿徑方正,工藝精整。銅色殷赤純淨,色呈黑漆古,錢麵無瘢垢瑕疵之弊。

劉備此次鑄幣,所用便是赤銅。

奈何銅礦價高。即便劉備手握鑄幣之權,然從各地銅官處販來足量銅礦石,原料價值已遠超五銖錢幣值。得不償失。

劉備便想到了自己開采銅礦,以求儘可能減少成本。一問方知,原來時下采礦業已十分發達。

“今漢家鑄錢,及諸鐵官皆置吏卒徒,攻山取銅鐵,一歲功十萬人已上……”,

每年,有十萬餘人去“攻山取銅鐵”,所鑿礦井深達“數百丈”。武帝時,全國設鐵官四十九處,鹽、鐵官所在地即是重要的鋼鐵冶煉基地。時較有名的五十四個采礦點廣泛分布於三十一個郡國之內。開采的礦石種類,亦有所增加。以銅為例,漢以前開采的銅礦石主要是孔雀石、自然銅、赤銅礦和藍銅礦。前漢時又增加了硫化銅。礦井中,運輸礦石的工具亦有顯著進步,出現了和後世手工煤窯用的四輪小鬥車類似的鐵輪礦車。

距離最近的一處銅礦,位於右北平郡俊靡縣,燕山山麓。南距臨鄉約六百裡。前漢時此地礦業興盛,兩漢之交,隨鮮卑強盛,烏桓內遷,今已廢棄。乃右北平烏桓天然牧場。右北平烏桓大人烏延,稱汗魯王,受封單於。與劉備有通家之好。

真是天助我也。

劉備這便去信大舅哥。言,欲遣工匠前往燕山開礦,請烏延出兵護佑。烏延爽快答應,可也。

工匠很快便在燕山山麓,找到了埋沒於荒草間的前漢礦區。細細查看後,上報劉備,隻需稍加修繕,便可複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