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09 寧有種乎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29 字 3個月前

當然,這隻是黃巾軍一廂情願的樂觀估計。能不能實現張教主的既定目標,還要等戰爭打起來再看。

之所以黃巾軍如此行事,正是因地製宜,因勢利導的結果。

兵法有雲:“十則圍之,五則攻之,倍則戰之。”

攻城從來不易。而大漢朝的城市化率又冠絕古今。人皆城居。前有無名王飲恨西域,班定遠雖兵少,卻可據城而守,弩發如雷吼,待糧草不濟時,無名王隻能求和。

黃巾軍據守大城,呈割據之勢。並開倉放糧,廣施符水。持續吸納信眾入夥。漢庭四路大軍遠道而來,隻求速戰。而黃巾賊卻避其鋒芒,龜縮不出。野戰變成攻城,其難度可想而知。

時下雖屢遭大災,然田地皆在,並沒有無故消失。隻需持續耕種,總有收成。

然而,麵對持續不斷的天災人禍,輪番盤剝,自耕農紛紛破產,鬻兒賣女,成為奴仆佃戶。

“今富商大賈,多放錢貸,中家子弟為之保役,趨走與臣仆等勤,收稅與封君比入。是以眾人慕效,不耕而食,至乃多通奢靡以淫耳目。”

於是,大量土地被豪強所並。今漢豪強,儼然封君。

“豪人之室,連棟數百,膏田滿野,奴婢千群,徒附萬計。船車賈販,周於四方;廢居積佇,滿於都城。琦賂寶貨,巨室不能容;馬牛羊豕山穀不能受。”又“井田之變,豪人貨殖。館舍布於州郡,田畝連於方國。”

大漢缺糧嗎?

不缺。因為田畝隻增不減。耕種人口亦未曾減少。隻不過原本屬於自家的良田,被豪強所並。辛苦耕種的自耕農,變成了依附豪強而存在的佃戶。

既然不缺,糧食都在哪裡呢?

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。便是真實寫照。

試想,若黃巾軍開倉放糧,施符水救人。又將豪強兼並的良田,均分給貧苦百姓。情況會如何?

有人說,黃巾軍沒有治世人才,不過是暴民土匪。的確,這是所有農民暴動的劣勢。然卻彆忘了,黃巾軍是政權和神權二合為一的組織。

大賢良師乃是“黃天化身”,是“黃天上帝”在世間的代言人。其口出之言等同於天帝真言。對教徒來說,便是無上神諭而唯命是從。不妨想想後世那些,常人無法理解的人肉炸彈。那麼,若黃巾軍當真在張教主的神諭下,“等貴賤、均貧富”。

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!”

且被天平教徒從上而下,一絲不苟,貫徹執行。不懂不要緊。大賢良師怎麼說,俺們便怎麼做便是!

那時,廣大寒門庶子,又當如何。

再說,即便造反前期皆是草莽,彆無人才又如何。黃巾軍亦可照貓畫虎,照葫蘆畫瓢。參照人物,便是薊王劉備。薊國如何如何,早已人儘皆知。良宅一座,美田一頃。同工同酬,多勞多得。

當冀州傳出,黃巾軍收繳豪強土地,戶戶得分一頃的消息後,劉備渾身冷汗淋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