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24 獻履貢襪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583 字 3個月前

大雪紛飛,“冬至節”如約而至。

“冬至前後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。”選“能之士”,鼓瑟吹笙,奏“黃鐘之律”,以示慶賀。民間則走親訪友,互贈糕餅美食。其樂融融。

所謂“冬至前後”,便是指連頭帶尾,三日假期。薊王設國宴,款待群臣。三百石以上,皆有列席。正殿坐不下,還有偏殿。三百石以下,劉備亦令各城長、署令,在治所代為設宴,犒勞少吏。切不可怠慢。

遷居薊國的難民,所分配之良宅美田,田馬耕牛,農作機關器,皆非免費得來。需分期償還。五十畝良田畝產六石有餘,加之田中禾花鯉亦年年豐產,院中藥圃、織造毛毯、諸如此類,各有進項。除去賦稅、貸款、一家用度,仍能年盈餘二十萬錢。

貲庫收支平衡,竟無壞賬。足見風調雨順,亦足見時人誠實守信。

國中富商雖多,卻無放高利貸者。究其原因,便是貲庫。有貲庫的無息貸款,還有誰會去舉那重利盤剝的高利貸。而貲庫之所以能成功運行。詳儘的編戶齊民製度,居功至偉。所以說,大漢朝的先進,體現在方方麵麵。

所謂雪中送炭。孤苦無依,生死關頭,有人送一碗熱湯,亦念念不忘,感激不儘。薊國民心向背,何須多言。仿照西域,劉備將總部位於樓桑的貲庫,推廣全國。薊國所有城邑,皆設有不同等級的貲庫。又置:令、宰、丞、掾、史等一眾屬吏。由兩位國相全權負責。首任秩千石之“貲庫令”,便是四弟劉修。劉氏宗人,大兄劉文掌太倉,四弟劉修管貲庫。錢、糧皆握劉氏一族之手,引得上下交口稱讚。老族長親來王宮,麵見王太妃道謝。

家國天下。不能齊家,何談治國。一屋不掃,何以掃天下?

冬至後,白日漸長。時有“獻鞋襪”的禮俗,以示“長久履祥納福”之意。據說,上古時便有臣下在冬至節,向君長進獻鞋襪的習俗。故冬至節亦稱為“履長節”,取“履長即履端之意“。

“漢有繡鴛鴦履,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。”婦人在冬至節向公婆敬獻襪履,相沿成習。

當然,贈獻鞋襪者,也不僅限於女性。三國時,曹植便向其父曹操敬獻過鞋襪。曹植《冬至獻襪履表》:“伏見舊儀,國家冬至,獻履貢襪,所以迎福踐長。”《全後漢文》亦收錄《冬至襪銘》一篇:“陽升於下,日永於天;長履景福,至於億年。”借冬至獻襪之禮俗,表達美好的祝福及期許。

獻履貢襪,後世仍有保留。

“晉、魏宮中女工,至後日長一線,故婦於舅姑,以是日獻履、襪,表女工之始也。”女性成員在冬至這天,會向家中長輩贈送自己親手做的鞋襪,以踐節日之義,亦表示一年女工由此起始,試手女紅並祝尊長福壽綿長。《酉陽雜俎》亦載:“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。”杜少陵詩中所說“刺繡五紋添弱線”便是指婦女製履襪的情形。

直至唐宋以後,女子多纏足,不襪,此俗漸止。

楚王好細腰,薊王好長腿。

素紗足衣,風靡王宮。色彩亦不僅限於膚色,七色絲兼而有之。心衣短褌,皆為西域式樣又結合漢家織造刺繡技藝,各中風情,不足為外人道哉。

冬至後第三個戌日,便是臘日。

臘賜亦如約而至。四出文錢,風靡薊國。被稱為“薊國上幣”。便是百官亦不能免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