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35 兵出隴右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43 字 3個月前

五十五國使者,劉備大多麵熟。年前在西域成立大使館時,一乾人等便已分批入駐。各為其主,處理涉外事宜。再見都護大人,已是萬裡之遙的薊國。都護已稱薊王。

作為使節,漢禮自當信手拈來。

“下臣等,拜見薊王。”

“諸位免禮。”劉備伸手虛扶。

薊王宮雖遠不西域諸國宮廷華美,金碧輝煌。卻勝在上邦氣象。一路所見,薊國物華天寶,人傑地靈。城外碧水如帶,水天一色。城內高樓林立,車水馬龍。各式機關器,更是聞所未聞。得知每家院中皆有一座盛裝糧食的倉樓時,使者們的驚訝溢於言表。穿金戴銀,滿身綾羅,皆不稀奇。每家每戶人吃馬嚼,還有餘糧,才是真富足。

有餘糧才是富足?

陪同的薊國官吏,想想便心悅誠服。

按後世分類。金銀綾羅,屬於耐用消費品。而糧食則屬於快速消費品。金銀首飾可長久佩戴,但糧食卻要天天消耗。進糧能多過出糧,家中才能得以留存。西域各國受條件所限,可不是家家都有餘糧。不然,各國也不會向貲庫踴躍舉債,多半都被用來購買越冬口糧。

農人良田皆不足是其一。種田利潤遠不及經商是其二。

這便是絲路城邦的弊端。種田十倍利,經商百倍利。如何擇選,無需多言。

後世封建王朝,多行重農抑商,便是此因了。大家都去經商,何人種田糊口?

按照兩位國相與五十五國使節商定的流程,典禮漢胡相合。與取烏蓮和副伏羅氏時類似。五十五國公主從長安城出嫁,在易水港登船,入淶水抵達南港。劉備親率迎親車隊,自南港迎入宮城。入臨鄉城時,需繞城一圈,方可入宮。

再行漢式婚儀。交拜禮前行揭冪禮。取下公主頭戴冪籬,乃是薊國婚禮的固定儀式。亦是胡俗漢化。

百官朝賀,普天同慶,歡歡喜喜,送入寢宮。

為體現封建禮製。五十五國公主,將七人一組,分成八隊。劉備一日之禮,不能過七人。

於是,與普通婚禮耗時要長。此次和親,一頭一尾,耗時八日。最後一組七公主,需耐心等待數日。薊王才分身有術。趕來揭冪,再行同牢合巹,結成夫妻。

換句話說。婚禮前半部皆無差,隻是到了揭冪禮時,分成八次完成。如此一來。既一次娶全,又避免僭越指嫌。

與薊國普通民眾,熱熱鬨鬨,歡天喜地不同。世家豪右,看得卻是和親背後的巨大利益。劉備本就是都護西域的輔漢大將軍,西域五十五國皆以都護府馬首是瞻。如今再結姻親,關係更加穩固。若劉備與公主誕下麟兒,便是西域諸國,乃至都護府的最佳繼任者。若劉備與諸國公主之子,繼任西域諸國。那麼整個西域,將變成薊國之藩國。

西域乃至整個西涼,不在帝國眼中,皆是雞肋。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今“西羌反,邊章、韓遂作亂隴右,征發天下”。見“役賦無已”。司徒崔烈以為“宜棄涼州”。陛下詔會公卿百官時,特命輔漢大將軍幕府三位屬吏列席。(崔)烈堅執先議。傅燮厲言曰:“斬司徒,天下乃安。“

帝以問燮。燮對曰:“昔冒頓至逆也,樊噲為上將,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,憤激思奮,未失人臣之節,顧計當從與不耳,季布猶曰‘噲可斬也’。今涼州天下要衝,國家藩衛。高祖初興,使酈商彆定隴右;宗世拓境,列置四郡,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。今牧禦失和,使一州叛逆,海內為之騷動,陛下臥不安寢。(崔)烈為宰相,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,乃欲割棄一方萬裡之土,臣竊惑之。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,士勁甲堅,因以為亂,此天下之至慮,社稷之深憂也。若烈不知之,是極蔽也;知而故言,是不忠也。”

帝以燮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