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92 兵進隴關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70 字 3個月前

少時,黃蓋曾向劉備進言:“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,可當中國百萬之眾”。

此話換成東羌,亦是一樣。

四百年來,西羌不斷東遷,融入大漢。雖時有反叛,卻亦常為帝國所用。

簡而言之。時下封建立國的大漢,遠超普遍還處於奴隸製的世界一千年。後世為去領先幾十年的米國,國人都削尖腦袋往裡鑽。將心比心。領先世界一千年的大漢,對四夷的吸引力,又該有多強悍。

西涼之所以不斷反叛,與朝廷的諸多歧視政策,亦不無關聯。劉備隻需效仿薊國成功經驗,一視同仁。行高薪養廉,幫理不幫親。何愁西涼不定。

至於那些心懷叵測,趁火打劫的亂世奸雄,薊王割頭進侯的童諺,可從未消散。

明以照奸是行高薪養廉的前提。仁政治國的前提,便是強權。

左手捉刀,右手作揖。遇良民,手起。遇奸賊,刀落。便是大義。

愛恨分明,利落果敢。快意恩仇,正如薊王這般。

唯唯諾諾,蠅營狗苟。當斷不斷,反受其亂。

輔漢大將軍西進伐賊,長安父老萬人空巷。皆來送行。京兆尹劉陶親率百官恭送十裡,這才與劉備依依惜彆。

劉陶早已篤定。二百年國祚將儘。能三興漢室者,必是薊王劉備。

關中大地,物華天寶,人傑地靈。四麵皆天然屏障,易守難攻,“北連沙漠,南帶岍渭,關中四塞,此為西麵之險”。故從戰國起,便有“四塞之國,被山帶渭”之說,張儀向秦惠王陳說“連橫”之策,稱頌關中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戰車萬乘,奮擊百貿,沃野千裡,蓄積多饒”,並說,“此所謂天府,天下之雄國也”,乃建都之風水寶地。

前漢時,留侯亦用“金城千裡”,來概括關中優勢,勸說高祖定都關中。

隻可惜王莽篡漢,天下逆亂,乃至關中大地飽受荼毒,赤野千裡。今漢定都洛陽,未及休養生息,羌亂再起。羌人不斷東遷,胡人接連南下。北、南、西,三向擠壓。為大局計,故朝堂才不許西涼漢人東遷,且對關東大族西遷,多行放任。平原麴氏避難西平,成當地大姓。便是此例。

此去大震關,當走隴關道。

隴關道,辟於前漢初。初稱“隴阪道”,為絲綢之路過境天水(漢陽)的南北二線。前漢建關後,習稱隴關道。待武帝通使西域,為長安通往西域的主乾驛路之一。商隊可經由長安,途徑天水,南到巴蜀,西至河湟、河西及西域。

今漢初年,為平隗囂叛亂,中郎將來歙,曾由番須口,又向西新辟一道,“徑至略陽”,稱“略陽道”。

其走向為:東起長安,經雍縣,沿千水河穀西北行,經上關、陽城、番須,逾隴山,涉犢奴水,過張綿驛,西去略陽,或從雍、固關、略陽至天水。

略陽道,即為隴關道。

大震關,便扼守此道。

真可謂雄關一座。

斥候來報。大震關虎踞隴山之巔。西坡陡峭,四周山巒屏蔽。群峰之間,唯一條狹窄峽穀,可達關隘。自先秦時,便是貫通東西的交通要道,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。

宋建領麾下並數部羌渠,屯守此關。不下數萬之眾。

峽穀孔道狹長,不便列陣。雄關居高臨下,易守難攻。劉備雖有麴氏先登,可若冒然強攻,損失必大。智者不為。

此次發一萬機關兵車西進,攜帶足量輜重糧草,便為穩紮穩打。

隴縣在隴關西,劉備大軍三日後,抵達渝麋侯國。

高祖二年(前205年),分汧縣,置隃麋縣,以城東周代名澤“隃麋澤”而得名。今漢初更“隃”作“渝”。建武四年(28年),光武帝封耿況為渝麇侯,設相主政,今為侯國。

扶風耿氏,曾助光武建立東漢王朝。與南陽鄧氏、安定梁氏、扶風竇融氏、扶風馬氏和南陽陰氏,並列為今漢六大世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