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98 大權獨攬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81 字 3個月前

所謂“槍挑出頭鳥”。

挑頭謀反的風險,等同於自領“罪夷三族”。

百年羌亂,羌人筆筆血淚。段太尉之後,許多羌渠指天為誓,再不敢輕易言反。

薊王劉備更是隻殺賊酋,釋罪從眾。

故在漢末。三十六部羌渠,常以西州漢人豪強為首,斷不敢單獨扯旗謀反。

這便是為何韓遂、馬騰之輩,屢敗屢戰。隻需逃回西涼,總能東山再起,卷土重來的原因了。西州一地,有羌胡百萬之眾,卻不歸朝廷所轄。未編戶成齊民,著實可惜。

劉備覺得,人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本能。正如那句“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”。近乎是一種天性,或者說自然現象。大漢以高為貴。仙人好樓居,常思羽化登仙,便是對“高”的最好詮釋。

就四夷而言。除去各自的原始信仰。最大的阻力,當來自“羌渠”。羌渠,是“羌人渠帥”的簡稱。等同於胡人的“部落大人”,為部落首領。檀石槐之後,羌胡合流,日益明顯。羌人風俗和胡人日漸相近。故也同樣聽命於部落首領,“部眾莫敢違犯”,“違大人言死”。

所以在劉備看來,世俗間最大的阻力,便來自不願放權的三十六部羌渠們。

說白了,還是利益之爭。

隻需能確保羌渠的既得利益,改變亦未嘗不可。因為,改變的動力,來自被四夷仰視,煌煌四百年的大漢薊王。作為高等文明的大漢,對低等文明的吸引力,自當無與倫比。

時下爭做漢人,可比後世爭做洋人。且還有過之無不及。

胡人當麵,切莫提“胡虜”二字。常自稱為“北人”。便可見一斑。

此次關西賊亂。起因乃是以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為首的涼州黃巾渠帥,重金賄賂三十六部羌渠,以漢羌矛盾相激,舉兵起事。跟著拉攏涼州義從首領宋建、王國。後又逼迫西州豪傑,邊章、韓遂入夥。

王國、北宮伯玉、李文侯,同日殞命。隻剩韓遂、邊章、宋建。

隻需再殺邊章、宋建,韓遂便可統一六部。成為唯一首領。如此一來,首領之位再無人可選。三十六部羌渠自當歸心。韓遂坐擁數萬精兵,十萬羌騎。當可與漢軍,掰掰手腕。

是戰是降,又該何時戰,何時降。皆可自行抉擇,再無掣肘。

料想,有數萬涼州義從,十萬羌騎傍身。金城太守一職,自當再無變數。

之所以,敢殺邊章、宋建。

一言蔽之,三十六部羌渠需漢人豪強出頭是其一;薊王凶名赫赫,反賊隻能抱團取暖是其二。

事不宜遲。韓遂與雕零渾暗中商定細節,這便著手布置一切。

為安邊章、宋建之心。

韓遂特意讓軍師閻忠代為去信二人,隻談兄弟情義,同袍之義,閉口不提遷入家小。

見合眾將軍不再為難。邊章、宋建二人,亦就坡下驢。滿口忠義,各自指天為誓,人在關在,關毀人亡,雲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