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38 人頭落地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595 字 3個月前

蘇越看的真切。

待魚龍入水,白浪之中竟湧起片片褐色水花。

再放眼望去。仿佛群魚吐水。滿城碧水間,不時有褐色水花從水底鑽出。須臾竟生出塊塊褐斑。褐斑聚少成多,很快便成大塊的,油汙。

沒錯,是油汙。

且黏性極強。魚龍再出水時,斑斕鱗片竟汙染大半,還不停嘀嗒著粘液。巨獸顯得灰頭土臉,氣勢全無。

“怎麼回事?”饒是見多識廣的蘇越,一時也難辨詳情。

事實上。世上許多奇聞異事,多與智商無關。而與見識相關。所謂“眼見為實,耳聽為虛”。又說“讀萬卷書,行萬裡路”。所為,便是要“見多而識廣”。

就好比,漫衍魚龍大戲。此幻術,前漢時興盛於宮廷,今漢被禁,難覓蹤跡。很多人聞所未聞,見所未見。猛然初見,不知所以,自然中計。若皆能如蘇越這般,自幼博覽群書,集百家之長,見多識廣。自當一語道破。

隻需尋得一個“破綻”,整場裝神弄鬼的大戲,便會功虧一簣。

何為破綻?

乃是“理智的出口”。破綻一出,被操弄的混亂意識,積累的負麵情緒,便皆尋到了出口。宣泄之後,六神歸位,智機重回。人隨之清醒。再審時度勢,當不被幻術操縱。

說書,也是一樣。

說書人並不見得比聽書人才智高絕。不過是博聞強記,潛心收集。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零散碎片,拚湊成書。僅此而已。

說到先秦機關,後世多有人尋章摘句,不求甚解。不過是人雲亦雲。將機關技藝,神話而已。如栽種在南宮殿前的那株“珊瑚婦人”。劉備親眼所見,不過是後世常見的人參榕罷了。

還原時代的風貌。亦是說書人的責任。可不僅是故弄玄虛,誇大其詞,隻為博人眼球,而已。

再說撒豆成兵。所用幻術法門,稱“種瓜即生”。

豆苗轉眼之間,長成大樹參天。如何實現?

簡單至極。本就是一株大樹,藏於地底。破土而出時,必然是樹梢先出。於是小小的樹梢,便被當成了豆苗。大樹從樹梢開始,不斷向上冒出。形成視覺誤區。在特定氣氛及潛意識的渲染營造下,便被視作一株豆苗迎風即長,變成大樹參天。此乃其一也。

豆兵何來?

大樹中空,人藏木芯。而後從管道滑落,經由“豆莢”破殼而出。皆是“彩紮道具”而已。

不明真相,以訛傳訛。再錄入書籍。於是“變晝為夜,撒豆成兵,揮劍成河,呼風喚雨。”諸如此類,後世屢見不鮮。

為何要博覽群書,集百家之長。原因便在於此:不求融會貫通,隻求略知皮毛。尋一破綻。

若先前看過《漢書》,知曉漫衍魚龍,不過是博人眼球的幻術。此時此刻,又豈會被黃巾妖人唬住。

一言蔽之。很多時候,考驗的不是智商,而是見識。

言歸正傳。

城中清水,迅速變褐。撲鼻的異香,漸被一股刺鼻的“油”味遮掩。

高居台上,正做神鬼大法的張角,亦發現端倪。裹滿粘液,麵目全非的魚龍,艱難試了數次,亦未能騰空出水。隻因太重,機關托舉不動。

一股不祥之感,油然而生。

忽聽號角雄渾。放眼望去,千百艘明輪快艇,正四麵合圍,緩緩抵近。

乃是薊國水軍。

待漳水漫出故瀆枝津,水淹廣宗。薊國水軍這便換乘內河快艇,殺奔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