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97 固辭不就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5011 字 3個月前

揣測聖意,大逆不道。

然為薊國重臣,婁圭卻有些話,不吐不快:“我主年少而功高。陛下雖欲重用,卻慎而用之。用而戒之。此舉,與數年前‘配享太廟’如此一則。我主,或隻有再三拒受,上表請罪,方可令陛下心安。”

婁圭言畢,群臣紛紛點頭。

越位極人臣,越需亦步亦趨,如履薄冰。

功高震主,為曆代人臣之大忌。

樓桑令樂隱,起身言道:“婁府君所言極是。我主不可不察。”

“原來如此。”王妃這便醒悟:“王上,已被天下所忌憚了麼。”

群臣俯首。又如何敢答此話。

王妃恩怨分明,快人快語。卻也一語中的。木秀於林,風必摧之。亦是世間常理。

王太妃言道:“薊國謀主多在身旁,薊王必有計較。”

“那,增封三縣之事,又當如何?”右丞耿雍起身問道。

“自當受領。”王妃答道。

“依令行事。”王太妃亦道。

“遵命。”群臣再拜。

光和七年,春。

大震關首,雲霞殿中。

“右丞來書,言,陛下二賜詔書,已在路上。”幕府左丞荀攸言道:“主公當固辭不就。”

劉備輕輕點頭:“所謂‘捧殺’者,莫過如此。陛下本就精於算計。先‘配享太廟’,今又‘加九錫’,接二連三,終不放心。”

說完,劉備又叮囑道:“如何上表,當與文和,細細斟酌。”

“喏。”荀攸這便領命。

“主公。”殿門開啟,李儒在軒下除鞋解氅,整衣入殿。

“西域聯軍已整裝畢,隻等左丞返回,便可出發。”李儒與戲誌才,同屬西域都護府,省去姓名,日常互以官職相稱。正如幕府左丞荀攸,稱賈詡為右丞雷同。二人亦同屬一府。若四人相稱,當帶姓氏。如,荀攸稱李儒為李丞,稱戲誌才為戲丞。反之亦然。

“一路辛苦。”示意女衛捧來坐席,李儒施禮就坐。

“主公與女豪婚事,可乘機上表。”荀攸言道。

“我亦有此意。”劉備笑道:“公達當與文和商議。”

“喏。”

李儒笑道:“陛下既開出‘九錫’高價,主公自當討價還價。此次為討賜婚,待陛下三賜,我主當可‘另尋他物’,討要之。”

“另尋他物?”見幾大謀主相視而笑,莫逆於心。劉備這便醒悟:“原來如此。”

詔至薊國。王太妃六百裡加急,送往大震關。劉備再“涕淚上表,固辭不就”。卻在字裡行間,夾帶私貨。請陛下再行賜婚,結好鐘存西羌。

饒是見慣刀光劍影,笑看宦海沉浮。拜讀薊王上表,頻頻拭淚的尚書令曹節,看到此處,亦不由一愣。細細品咂薊王私貨,不敢怠慢,急忙撇淚入宮,直奔西園。

西邸,萬金堂。

曹節五體投地。

陛下遂親取薊王表書一觀。字裡行間,起承轉合,娓娓道來,沁人心扉。看到動情處,亦不禁濕了眼眶。“薊王……”

感慨將出,陛下亦是一滯。

“求賜婚鐘羌女豪,解漢羌百年積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