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17 盜亦有道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786 字 3個月前

天下名士,諸如王芬者,何其多也。

此舉不啻一記晴天霹靂。足可振奮人心。所謂國難當頭,齊心勠力。宦官、黨人、外戚、宗室,難得患難共處。暫且偃旗息鼓,罷置撕鬥。

洛陽一掃先前頹勢,朝政日新月異。頗有些否極泰來的意味。便是路上行人,亦多笑容。

陛下之所以不再糾結於無人入西園買官。乃因正緊盯金水貲庫。轉手五十億成百億。試想,需賣多少二千石官,才能賺足此數。陛下乃當世皇商。孰輕孰重,自當拎得清。

恰逢二月初開。需等“桃花水”後,大河方能通航。

所謂“桃花水”乃是指每年仲春二月,大河上遊冰淩消融形成春汛。當冰淩流至下遊時,恰逢沿岸山桃盛開,故稱為“桃花水”。

《漢書·溝洫誌》:“來春桃華水盛,必羨溢,有填淤反壤之害。”“月令‘仲春之月,始雨水,桃始華’,蓋桃方華時,既有雨水,川穀冰泮(融冰伴水),眾流猥集,波瀾盛長,故謂之桃花水耳。”

待春汛過後,存於貲庫的銅錢,方能運回薊國。而來自薊國的上幣,亦才能隨船運來帝都。所謂無銅身輕。海量銅錢,無從搬運。便是一座錢山堆在眼前,亦有心無力。故少有人打滿船銅錢的主意。

再說。大河之上,薊國橫海纛,縱橫馳騁。便是有水賊出沒,不等抵近,已被一網打儘。

薊國機關術,實在是匪夷所思,令人瞠目。

灌了半腔冷水,又被提上甲板。滿身紮滿倒刺的水賊,紛紛醒悟。一頭撞上薊國,黃巾輸得不冤!

撤網穿繩,壓入底艙監牢。樓船校尉郭祖,這便領人前往探視。

環視賊眾,郭祖比了個草莽才懂的手勢:“上山捉虎。”

眾賊人脫口而出:“下海擒龍。”

“赴湯蹈火。”“粉身碎骨。”

“披肝瀝膽。”“義往無前。”

“若違此誓。”“葬身魚腹。”

還有何話好說,賊寇納頭便拜:“拜見盟主!”正是山海之盟。

“眾兄弟請起。”郭祖抱拳道:“承蒙主公垂憐,授我校尉之職。所謂有福同享,有難同當。眾兄弟可願與我共扶明主,再興炎漢。”

“我等敢不從命!”

身後樓船司馬胡玉,不禁感慨。這段套詞,之所以屢試不爽。隻因盜亦有道。

牽招與眾師兄弟,扶師棺返鄉。路遇山賊,眾人皆逃,唯牽招以身擋刀。山賊見他有義,遂放其離去,由此牽招聲名鵲起。

司馬芝攜老母,於魯陽山遇賊。眾人皆棄老弱而逃,唯他以身擋刀。山賊紛紛高呼“殺之不義”,放其與老母離去。

大漢不禁刀劍弓弩,卻傳承有序。何也。正因心存道義。

何人該殺,何人不該殺。心中自有道義衡量。法有所限,道義蓋頂。總有人為友殺人,提頭過鬨事。總有人不避酷刑,自投案前。總有人不忍殘害忠良,欲棄官同亡(逃)。

不忠不義,儘皆殺之。殺之亦不足惜。

讀懂大漢的等級森嚴。亦需讀懂大漢的俠義無雙。

身處廟堂,為主儘忠。置身江湖,為友守義。便是我煌煌天漢,時人之日常。

後世王朝為何要禁武。

隻因再無道義。唯剩蠅營狗苟,黨同伐異,官場現形。

通腸之術,古而有之。病患多服下瀉劑,一瀉千裡後,自當通暢無比。

而灌腸之術,卻始見於今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