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26 價高者得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351 字 3個月前

踉踉蹌蹌,出西邸。見張讓滿麵披創,血染前襟。從未見阿父如此狼狽的心腹小黃門們,急忙奔前攙扶。

張讓死裡逃生,痛徹心扉。

琉璃寶鈔啊!

足足五千萬啊!

“王允……匹夫!”急火攻心。兩眼一黑,撲倒在一群小黃門之中。

時下。十常侍雖朋比為奸,卻非皆手握大權。諸如尚書令一職,仍由大長秋曹節兼領。

平日裡,不過收些許,入西邸買官之人的“導行費”。三瓜兩棗,成不了氣候。要麼,便隻能如張讓那般,以陛下寄存在府中之銅錢,放高利貸,賺取利潤。

奈何好景不長。陛下欲將寄存銅錢取回,悉數換成四出文錢。眼看入不敷出。僥幸從黃門令左豐處,得琉璃寶鈔一千萬。真乃天大一筆“飛來橫財”。

豈料未及捂熱,轉眼已歸陛下所有。張讓焉能不痛徹心腑,痛斷肝腸,痛心泣血。

好痛啊……

連番打擊,張讓竟一病不起。十常侍紛紛登門看望。

張讓卻有口難言。難不成,將自己暗通黃巾之事,公布於眾。唯有“打掉牙往肚裡咽”,有苦自知。卻對豫州刺史王允切齒生恨。早晚要讓王允匹夫,血債血償。

知張讓病倒,尚書令曹節與大宦官程璜,卻頗多暗喜。十常侍,以張讓、趙忠為首。今二首去其一,實力大損。若能一命嗚呼,當真天助我也。

不等黨人動手。王允已向十常侍發難。此,正是曹節等人,自保之道也。

當初征張角時,皇甫嵩途經鄴地,見趙忠宅邸逾製甚多,便上奏朝廷予以沒收。陛下雖未理會,卻多有不悅。話說,張讓因家人被圍,而與黃巾賊暗通曲款。鄴城亦曾被黃巾所占。卻不知趙忠家小,如何逃脫。

心念至此,尚書令曹節眼中忽閃過一抹厲色。

若能除掉張讓與趙忠,十常侍當不足為患!

中山國通薊國官道。

衣衫襤褸,麵有饑色的山中老幼婦孺,列隊而行。綿延數十裡。卻隻有少量兵車騎士沿途押解。不時還有貲庫馬車往來奔馳,不絕於道。好不忙碌。

“人無橫財不富,馬無夜草不肥“。

自黃巾之亂始,賊人便暗中囤積於太行山中的糧草銅錢,布帛絲綢,金玉珠寶,皆被薊國四校抄掠一空。說是聚攏冀州大半財氣,亦不為過。單單兩漢銅錢,便得數十億。主公欲鑄錢百億。陛下五十億,黑山五十億。足矣。

陛下暗奪,黑山明搶。二者有何不同。

各中答案,見仁見智。

三十餘萬老弱婦孺,知被薊國所掠。頗為淡然。亦多竊喜。原因無他。世人皆知,薊王隻除首惡,從眾皆免。且遷入薊國,足可安居。薊王一視同仁,從未厚此薄彼。青州二十萬黃巾便是先例。

許多山寨,聽聞是薊國王師攻來,甚至寨門自開。不費一兵一卒,令黑山賊眾,人財兩空。

糧草銅錢,布帛絲綢,金玉珠寶,皆身外之物。三十萬老幼,才是最大一筆橫財。先入住各地流民大營,調理好身體,再分批安置文安、雍陽等地。一路行來,便是在冀州境內,亦頗多優待。究其原因,除去冀州六國與薊國立有血契外。冀州遍地薊國官吏,亦是主因。

遙看貲庫車隊,往來馳騁。冀州官吏皆麵露喜色,與有榮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