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56 薊王子館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17 字 3個月前

無論薊國良工在何處築城,皆采用諸多先進技藝。

未開始築城前,先進行詳細的實地勘探。而後繪製施工圖紙,建造微縮全景模型。

報送將作館確定無誤,再上呈薊王親覽,如此層層把關,方能破土動工。

西海郡,亦是一樣。

兩漢之交,王莽為“篡漢自立”而造“富有四海”之聲勢,命人不惜工本,在環湖區修築西海郡。至元始四年,環湖地共築成城池五座,分設修遠、監羌、興武、軍虜、順礫五縣。統歸西海郡管轄。今漢初,順礫改名白石縣,轄地大為縮小,縣治亦遷移彆處。

劉備遂原址重築順礫縣(共和縣曹多隆古城),興武縣(興海縣支東加拉古城),修遠縣(天峻縣西山根古城),改監羌縣為九泉縣(海晏縣尕海古城),改軍虜縣為向陽縣(剛察縣北向陽古城),及擴建郡城龍耆城(海晏縣三角城)。

臨近羌人,皆流徙五百裡,完城旦舂。環湖地重為漢土,便是更遠的鹽澤,亦納入大漢懷抱。

重修五縣的重要意義,隨之凸顯。

劉備已重開“羌中道”。

此道因地屬羌人,故名。“羌中道”以鮮水海為中心,東至隴西,稱“河湟道”;西至鄯善,稱“婼羌道”。武帝建元二年(前139年),張騫初使西域,歸時改行南道,依傍南山,經於闐、且末、鄯善,向東南穿金山口,入鹽澤(柴達木盆地),欲從羌中道返回長安,卻不幸在途徑婼羌至鮮水海一帶時,再被匈奴所俘。

後開河西四郡,絲路河西走廊暢通,羌中道遂成河西道的一條輔道。一旦河西通道受阻,羌中道便可發揮連通西域的重要作用。隻可惜今漢百年羌亂,羌中道從此斷絕。如今羌人歸服,隴右皆平。劉備已命人疏通羌中道。

按照劉備的計劃,羌中道亦會成為一條絲路主乾道。與居延外道、河西走廊,並稱為絲路三道。

如此一來,龍耆城與西海五縣的重要性,亦隨之凸顯。

在幕府的規劃中,整個西海郡,皆為牧邑。用來蓄養牲畜,出欄肉禽蛋奶,及皮革加工。少量無法放牧的丘陵、河穀,則改造成農田,播種青稞麥。用於自濟。

西海特產“湟魚”。適當興建港口,亦在規劃之中。終歸要地儘其力,物儘其用,人儘其才。

劉備親來的意義,便在於此。所謂“畫餅充饑”,“望梅止渴”。薊王親自為眾人規劃一個美好的藍圖。一眾屬吏,流徙羌人,皆歡欣鼓舞,乾勁十足。

日薪二百大錢,對羌人的吸引力,遠超劉備及家臣的估計。

西海貲庫,最先建起。雕梁畫棟、雕楹漆銅,金碧輝煌、金光四射,皆不足以形容。何須日光來照。饒是頂上琉璃瓦當,皆夜放豪光。富貴奢華之氣,撲麵而來。

就是有錢。

足月二千大錢發放前,還需開設戶頭。腰牌更需流徙滿一年期,方能傍身。

亦不用乾著急。

築城、造樓,修路、放牧,先顧好眼前。該來的,終歸會來。該有的,一樣不少。

薊王威信天下,又豈能自食其言。

漢人夯土築城,燒磚建屋。除去鹽漬大木,皆可就地取材。實在是太方便。

正因恪守羌中道,劉備才需一名宿將坐鎮。短短相處,見郝昭果有大才。劉備遂安心。小住三日,便趕往九泉湯館。

遙見一座塢堡,背倚群山,麵陳溪水。巍峨聳立,蔚為壯觀。圍繞塢堡,工匠正開挖深壕,就地和泥,扮入銅鐵礦粉,燒造引水陶管。引六眼熱泉,往百五十裡外之龍耆。

正因全是模組建造,皆為標準尺寸。故隻需物料齊備,造樓易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