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62 畢生所願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995 字 3個月前

並縣置郡,早有風傳。

薊國已有十一縣。若雍奴藪圩田大成,可再得二縣。那時足有十三縣。地域廣而人口眾。一城之令,需理十萬民政。其中龐雜瑣碎,可想而知。

換言之。薊國一城之規模,可比彆處一縣,乃至數縣。且薊王早已上表,欲將封國割給諸子,分立侯國。若有十三子,當立十三縣侯。縣“令”勢必將改稱“相”。

如此一來。推恩令下,王國必隨之七零八落。為統一施政,薊王未雨綢繆,縣上立郡。由郡守統轄數縣,便是應對之舉。如此,當不至於政令過於分散。乃至朝令夕改。

見百官已有準備,王太妃這便言道:“薊王之意,乃以國都臨鄉城為軸,再立東南西北四郡。稱:薊南、薊北、薊東、薊西,四郡。其中,薊東郡下轄北新城、範陽、易縣三縣。薊南郡下轄高陽、鄚縣、文安三縣。薊北郡下轄方城、安次、泉州三縣。薊西郡下轄原雍奴藪地,分京沚、雍陽、安坻(chi)三縣。諸郡之中,諸如葛城、渾埿城等古城,當原址重築,安置流民。零散邑落儘數撤去,辟成良田。”

“喏。”群臣應諾。

“四郡之‘尹’,人選待定。待諸事齊備,薊王自有主張。”王太妃最後言道。

“臣等,謹遵王命。”群臣下拜。

薊國日新月異,安定富足。督亢腹地,良田阡陌,水網脈絡,早已連成一體。督亢白澤早已不見。放眼望去,碧水青禾,皆是良田。各城居民皆破萬戶。酈城、督亢、南廣陽、益昌、容城等數座雄城,更已轄民二十萬餘。橫豎五裡尚不足夠。皆擴為六裡,方足夠安置。樓桑更是寸土寸金。與西林邑交界處的大溪地野林,早被劃入城邑擴建規劃。按照樓桑令樂隱的說法,擴建後的樓桑,當與西林邑連成一體。

薊都尹婁圭,已將樓桑擴建規劃,如實上報。二位國相也已六百裡上呈大震關,請薊王定奪。

奈何薊王婚後,外出巡視,不在關首。此事便耽擱下來。

無妨。王太妃已令樂隱,可先行丈量規劃,造好微縮模型,待王命下達,便著手擴建。

樓桑西麵野林,麵積頗廣,乃與逎國天然邊界。劉備少時,便已低價買下。擇林間空地,圈建西林邑。又圍繞林地邊緣,圈建賽道、馬場等不一而足。隨牧民南下,流民北上。冬季薪柴用量猛增。過度砍伐,乃至林木日漸稀疏。尤其是近樓桑大溪地的邊際林木,更是被砍伐殆儘。直到石炭代替木炭,用於冬季采暖。西林伐木,終是止息。

然,大溪地附近林地,已無可恢複。與其被羌人用來牧養,不如地儘其利,興建新宅。匠人已粗略丈量,南北五裡餘,東西三裡餘。足可新建宅,一萬棟。

如此一來,人多地窄,幾無立錐之地的樓桑,民情將大為紓解。奈何西林乃樓桑天然屏障,又是風水豐沛之地。有方士言,西林乃樓桑王氣之屏,不可輕動。

西林牧民,深信不疑。乃至將林中每株樹上皆掛滿骨串符印,守護薊國王氣。

誰還敢去砍樹。

若樓桑與西林連成一體。二城麵積雄闊,轄民百萬亦不在話下。

然若如此。勢必將西林砍伐殆儘,用於屯田自養。彆說薊王不樂意,便是西林邑民,亦斷然不許。

在劉備看來,城邑不宜過大。十萬上下,最好。城市太大,衛生防疫、生產生活、交通出行、讀書教育等,皆有諸多難題。

比如說。為養活城內人口,城外勢必鋪滿良田。距城市太遠,城內居民下田勞作,諸多不便。為便於管理。城內農人必會在自家田間地頭,搭設草廬,就近看護。久而久之,遂成邑落。若如此,則背離了劉備撤村並邑的初衷。

散落在外的村落,受製於規模,自身防禦不足。且一旦被圍,還需分兵馳援。兵力分散,捉襟見肘,亦不利防守主城。故薊王才撤村並邑,城外水網縱橫,遍植青禾。以水田渠網為天然屏障,令胡騎泥足深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