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70 黃泉相見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87 字 3個月前

西邸,萬金堂。

為趕來麵聖,程璜特意染了一頭黑白相雜之發。既不顯老而無用,又符老成持重之身份。

染發時下已是平常。見於史冊,染發第一人便是王莽。前漢末,已近古稀之年(68歲)的王莽,冊立淑女史氏為皇後,時已“皓首白須”,為掩老態,特意把發須染黑。《漢書·王莽傳》稱其:“欲外視自安,乃染其須發。”

時下染發膏,多用黑豆製成。將黑豆浸泡在酢漿中一到二日,加熱煮爛,濾掉豆渣,再熬成膏狀。用時,直接塗在發上皆可。後稱“大豆煎”。

稍後還有蓮子草染發劑。“蓮子草”又稱“旱蓮台”、“旱蓮草”等,其莖梗內飽含黑色汁液。乃最方便取用的天然染發劑。唐時,十分盛行用其來染發。《外台秘要》中列有數個蓮子草美發藥方,其中便有“蓮子草膏”等。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亦記載了若乾染發藥方。如“生油漬烏梅,常用敷頭良”;“黑椹水漬之,塗發令黑”;“以鹽湯洗沐,生麻油和蒲葦灰敷之”等,不一而足。

當然,用墨汁染黑也可。還有更逼真自如的“接發”。取剪下青絲,續接在白發之上。梳成發髻,足可以假亂真。

“老奴,叩見陛下。”程璜趨步入堂,五體投地。動作如行雲流水,一氣嗬成。舉止之間,爐火純青,收放自如。果然老而彌堅。

這套五體投地大禮,饒是百看不厭,已成行家的陛下,亦眼含讚許。

“老大人請起,賜座。”

“謝陛下。”

“知太後詔命老大人為長樂少府,朕心中頗多疑慮。今日得見,渙然冰釋。”

自前漢呂後臨朝稱製,開兩漢外戚專權之先河,其生平更被太史公列入皇帝本紀。後又有今漢鄧太後“興滅國,繼絕世”,仿效呂後臨朝稱製十六載。

於是乎,太後下詔任命官員,遂成兩漢慣例。

便是永樂董太後,先前亦曾徵外甥張忠為司隸校尉。

長樂少府,乃太後三卿之一。竇太後親徵宮官,亦是合情合理。饒是陛下,亦無可指摘。

“老奴雖行將入土,卻也還可供主驅策。再服侍太後數載,也算老有所用。”程璜伏地答道。

“有老大人服侍太後左右,朕亦足可安心。”陛下笑問:“此去,可有所求?”

“回稟陛下,確有一事相求。”程璜答曰:“卻非為老奴,而為太後也。”

“哦?”陛下略顯意外:“為太後何求?”

程璜答曰:“竇太後乃我大漢正宮太後,又是陛下嫡母。因受竇大將軍牽連,而被王甫、侯覽等人,禁錮雲台多年。昔鄭莊公因母薑氏與王弟共叔段謀反,一怒之下,將母遷出王城,誓曰:‘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!’言畢,鄭莊公已自悔。大夫穎考叔進言:‘掘地及泉,遂而相見。’於是乎,莊公‘掘地見母’,母子得以‘黃泉相見’。

陛下與太後既無‘謀逆大仇’,亦無‘忤逆之恨’,奈何坐視嫡母為奸佞所禁,十年不見?”

一席話,聽得堂內十常侍,汗如雨滴。便是黃門令左豐,亦膽戰心驚。

我朝雖以孝義為先。然今時卻不同往事。

鄭莊公故事,乃骨肉至親。

而陛下非竇太後親生。如今後宮董太後得勢,於情於理,以己度人,又豈能坐視竇太後複起。

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。程大人果然垂垂老矣,辨不清宮中大勢。此舉乃自尋死路也!

不料陛下聽完,悵然若失。

眼中竟隱見淚光:“老大人言之有理。是朕一時不查,冷落嫡母,枉為人子。”

聞此言。以張讓、趙忠為首的十常侍,如遭雷擊。

陛下何故如此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