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97 因時而化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40 字 3個月前

西邸,萬金堂。

“樹德務滋,除惡務本,世間恒理。”品味尚書令曹節複述薊王之言,陛下似有所悟:“可是‘因時而化’。”語出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變法者因時而化”。

“恕老奴愚鈍,未能參透薊王語中深意。”曹節伏地答曰。

“薊王早知不分勝負,方設此局。讓雙方各抒己見,亦讓朕博采眾長。如此,方能取舍有道也。”陛下一聲歎息:“薊王恪守臣節,不先於朕設謀。正因卑不謀尊。”

“陛下明見。”曹節亦領悟:“薊王不偏不倚,讓雙方各抒己見,再請陛下博采眾長。”

“然也。”陛下笑道:“雙方條陳利害,讓朕一目了然。至於如何取舍,乃為君之道。隻出謀,不劃策。便是為臣之道。”

“原來如此。”曹節亦歎道:“陛下曾言,薊王有禮有節。今日老奴方知其深意。”

“薊王心意,朕已儘知。傳語宗正,此事再議。”話說,陛下也收了宗室不少好處。拿人錢財與人消災。亙古不變之常理也。

如陛下先前所言,重開州牧,“利弊各半”。關東戰亂不休,陛下賣官不利,民眾亦深受其害。宗室進言,願出牧各州,剿匪安民。待事成,當學薊王裂土封侯。陛下本頗為意動。奈何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各方勢力,皆激烈反對。便是大病未愈的老臣楊賜,亦上疏勸諫,陛下不得不謹慎行事。

今日當借薊王之手,緩和雙方矛盾。

不出意外。

劉備剛剛回府。劉焉、劉表、劉岱、劉繇,四人便聯袂而來。

劉表,字景升,山陽高平人。宗室、名士,漢末群雄之一,乃景帝第四子魯恭王劉餘之後。身長八尺餘,姿貌溫厚偉壯,少時知名於世。因參與太學生運動而受牽連,被迫逃亡。黨禁解除,遂被大將軍何進辟為掾。

劉岱,字公山,東萊牟平人,漢室宗親,劉繇之兄,漢末群雄之一,齊悼惠王劉肥之後。今任侍中。

劉繇,字正禮,初舉孝廉,授郎中。後被司空府辟為掾屬,今除任侍禦史。

四人乃漢室宗親之翹楚。今聯袂來訪,其用意不言自明。

劉繇少年時,曾與叔父劉寵,同訪樓桑。與劉備相識,這便代為引薦。

賓主落座,宗正劉焉開門見山:“王上乃我家麒麟。南征北戰,東征西討,有大功於社稷。然,所謂孤掌難鳴,獨木難支。我等雖未有王上之天縱英才,卻也可堪一用。今欲重開州牧,撥亂反正。上存社稷,下安萬民。赤膽忠心,天地可表,日月可鑒。卻不知,王上意下如何?”

劉備看向東席諸位家臣。便有賈詡起身言道:“諸君,且聽我一言。”

“洗耳恭聽。”劉焉肅容回禮。賈詡大名,焉能不知。

“亂世出豪雄。”賈詡環視眾人:“諸君皆漢室宗親,自幼飽讀詩書。若出為州牧,縱然能牧守一方。試問,若有麾下‘脅之以武’,裹挾作亂。諸君當如何應對。”

“當以雷霆之勢斬之,以儆效尤。”劉岱抱拳道。

“若不能勝,又當如何?”賈詡又問。

“這……”劉岱頓時詞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