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7 披喪送親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589 字 3個月前

“張常侍,何其急言也。”董太後慈眉善目,循循善誘:“莫非薊王不為‘代主懲戒惡奴’,反為‘奪大將軍妾’不成?”

張讓幡然醒悟,急忙告罪:“老奴慌不擇言。太後教訓的是。”

“薊王……”微微一頓,陛下吐氣問道:“後事如何?”

張讓小心答曰:“迎親隊伍如鳥獸散。便有童仆奔逃報信。卻不知大將軍此次此刻,是否帶人與薊王對峙。”

“大將軍縱膽大包天,料想亦不敢與薊王爭鋒。”董太後先麵露不屑,後又目露深意:“陛下稍安勿躁,且看後事如何。”

“阿父,先退下吧。”陛下遂納其言。

“喏。”張讓再拜而出。心頭疑竇叢生。眼看外戚與宗室火並。卻不知陛下……因何置之不理。

“王美人無故暴斃,薊王心中豈能無恨。”董太後又在陛下耳邊低聲言道:“今日撞上大將軍納妾,或是好事一樁。”

陛下焉能不知。卻又悲從心來,不能自已。

奈何世間苦無後悔之藥。

追悔莫及。

連聲歎氣。董太後安慰幾句,便起身離去。知子莫若母。陛下雖談不上生性薄涼,卻也非長情之人。假以時日,心傷自會不藥而愈。如前所說,西園之內,年十四到十八之佳麗,成千上萬。花枝招展,裙下皆暗藏開襠。任憑陛下予取予求,恣意采摘。喜新厭舊,人之常情。不出足月,王美人唯剩追憶。僅此而已。

而貴子,卻隻有一個。乾係董氏一門,一世榮華。自然珍貴無比。董太後便隻為貴子而來。

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董太後比起陛下,亦不逞多讓。有其母必有其子。

洛陽北邙,穀門外禦道。

迎親隊伍人仰馬翻。一群家奴被劉備單人匹馬,悉數砸翻。雖手下留情,然便是被重六十斤的雌雄鞘劍,輕輕碰擦,亦骨斷筋折,皮開肉綻。

一群儜奴,平日狐假虎威,作威作福,橫行慣了。哪受過此等大罪。薊王劍下,一時哭爹喊娘,滿地打滾。

恨意稍解的執金吾王斌,這便驅馬上前,與薊王見禮。

王斌乃王美人兄長。論心中披創,劉備不及萬一。然,美人無端暴斃,朝中舉目無親,執金吾王斌頓失依靠。萬幸陛下念及舊情,命其為使,前往呂常侍府中吊唁。不料剛出穀門,便與大將軍迎親車隊,迎頭相撞。

王美人如何暴斃,又是何人所害。何必多言。王斌心中有數。見大將軍何進,竟毫不收斂。王美人尚未入土,這便吹吹打打,納美妾入府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向來知書達理的王斌亦怒發衝冠。持節嗬斥。

不料一群儜奴,竟敢當麵頂撞。口出狂言,冷嘲熱諷,毫不退讓。

悲憤難平,又無可奈何間。薊王橫空出世。如猛虎入群羊。手起劍落,悉數擊翻在地。

何其殺恨(解恨)!

“王上……”話剛出口,便哽咽淚流。

“執金吾節哀。”見他持節,劉備這便抱拳道:“既有皇命在身,且速去。”

劉備隻手一揮。

便有幕府繡衣,滾鞍下馬。將滿地打滾的儜奴,亂腳踢去路旁,任其吐血不提。又將迎親儀仗禮箱,亂刀劈碎。掃清路障。持刀護在路旁,從始至終,不發一言。卻威風凜凜,何其雄壯。

“謝王上。”王斌忍住悲痛,領吊唁隊伍穿行而過。

圍觀路人,皆以袖拭淚。

此情此景,正是我漢風雄烈。

路遇不平,拔刀相助。何必留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