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5 愛恨入土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62 字 3個月前

怎麼說呢。

知王美人玉殞於黃巾逆賊之手。陛下雖心痛,卻豁然釋懷。心中唯有痛惜,再無負罪惡感。

而剩下一乾人等,亦正如何後所思:皆大歡喜。

董太後得貴子。何皇後除貴母。陛下去心病。而先前急於投靠何氏外戚的文武百官,立刻站直身軀,不偏不倚。

隻因薊王一怒,血流漂櫓。何進外強中乾,雖豢養死士千餘,卻被薊王領百人屠儘。就連門下督鄭泰,亦不甘人後。驅車衝殺在前,持铩手刃數人。

《文選·張衡》:“郎將司階,虎戟交铩。”

铩(shā),乃長矛一種,由鈹演變而來。跟鈹不同在於,铩在刃柄與刀刃之間,加有兩端上翹呈銳尖狀,兼具格架功能的鐔。铩,分長柄、短柄。“長铩”刃長十二寸,鐔寬四寸。

铩羽而歸之“铩”,便是指此兵刃。

再加何進黨羽這幾日劾奏薊王之上疏,皆石沉大海。陛下袒護之心,昭然若揭。勝負未分之時,大將軍敗相初露。百官焉能此時站隊。

智者不為。

西邸。

董太後與陛下,母子相見,各自唏噓。

“王美人毒發而亡,乃替陛下受過。料想,泉下有知,亦能釋懷。”董太後寬慰道。

“母親言之有理。”陛下以袖拭淚。

董太後又道:“所謂入土為安。王美人葬禮,陛下作何打算?”

“心煩意亂,未能及也。”陛下搖頭。

董太後言道:“王美人雖位卑,然卻先為陛下生得貴子,今又替陛下而亡。於公於私,皆有大功。當追尊為‘文園貴人’,葬於帝陵。儀比敬、恭二陵,使光祿大夫趙融,持節行司空事奉璽綬,執金吾王斌與河南尹何苗複土。”

文陵,乃陛下為自己修建的皇陵。後世稱文昭陵。

今漢初,光武並省前製。皇後之外,隻立貴人、美人、彩女。後又加宮人、凡嬪妃四等。貴人金印紫綬,但奉祿不過數十斛。美人、宮人、采女三等,皆無爵秩,平日隻是賞賜充給而已。

追尊王美人為“文園貴人”,自是“榮寵”。且儀比章帝敬陵、安帝恭陵,亦可稱“恩厚”。

陛下這便點頭:“還是母親考慮周全。”

“事不宜遲,當早日入土。”董太後生怕夜長夢多。

“來人。”陛下這便傳令。

“老奴在。”這幾日寸步不離的張讓,趨步入內。

“傳令,擇日厚葬美人。”

“喏。”張讓心領神會。自去傳命不提。所謂蓋棺定論。王美人暴斃之事,由此,當告一段路。

目視張讓離去。董太後又問:“薊王之事,又當如何?”

“薊王何事?”陛下反問。

“薊王披喪送親,一言不合,險屠何進滿門。如今大將軍稱病不朝,劾奏薊王之疏,卻紛如雨落,積案如山。陛下當作何處?”

無外人在場,陛下無需隱藏,冷聲言道:“薊王當暫避鋒芒,歸國養病便是。”

“可將詔問罪?”董太後又問。

“何罪之有?”陛下反問:“美人屍骨未寒,大將軍卻遣人納妾。繞行四郭,滿城皆知。還將朕之吊唁使節,攔在穀門外。條條‘大不敬’之重罪,若論起來,大將軍可誅三族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