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7 六縣俱名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93 字 3個月前

“都在何處?”劉備又問。

“如被漁人稱為‘北嶺’的阪上,便有一處前漢遺址。附近蘆葦叢生,百裡之內,散落著大大小小,遺址數處。”鐘繇在山川地形圖上,圈了個圈。

“此嶺距雍陽城幾何。”劉備再問。

“約百七十裡。”鐘繇再答。

劉備點了點頭:“命良匠原址重建。既是‘蘆葦叢生之嶺’,此城便喚做‘蘆嶺’吧。”

“此縣,或亦稱蘆嶺乎?”鐘繇問道。

“藪中既已有‘長蘆縣’,‘蘆’字便不宜多用。”目光隨鮑丘水順下,劉備靈光一現:“此城,地處鮑丘水北岸,便喚做‘鮑陽縣’吧。”

“遵命。”鐘繇並無異議。

劉備又笑道:“雍陽、渠陽、鮑陽,雍奴藪中,三陽開泰。必是興盛之地。”

“主公所言極是。”鐘繇再拜。

大致圈定鮑陽縣境後,其下仍有百裡狹長之土。與泉州縣“漂榆津”、藪中長蘆縣,三地毗鄰。漂榆津有漂榆邑,前漢時為湯沐邑。後毀於海侵。今已原址重建,分設水軍大營,為錦帆校尉甘寧所轄。

這片狹長之土,若圍海造堰,再取藪中淤泥,灌溉成良田,麵積當頗為可觀。

“此地,處勃海上灣。狹長如鐮。可取名:“長汀縣”。”劉備又定一新縣名。“汀,平也。”意為水邊平地。不得不說,薊王取名,各有深意。

至此為止。雍奴藪“六縣俱名”。臨九河之沽水與鮑丘水,分西藪三縣與東藪三縣。

西藪自北向南:京沚、雍陽、長蘆三縣。

東藪自北向南:渠陽、鮑陽、長汀三縣。

渠陽縣,交由京沚令周異,負責修造。長蘆縣正由雍陽令鐘繇全力督造。長蘆,地處渤海灣西北海岸,地勢平坦、海灘寬廣。風多雨少,日照充足。蒸發旺盛,最適曬鹽。所謂“漁鹽之利”,便是指此。前漢時,將漂榆設為湯沐邑。正因富足。

“敢問主公,新縣之長,當拜何人也?”鐘繇又問。

“陳少師滿門英才,當從中擇選。”劉備已有心怡之選。

陳少師家中六子,先後出仕薊國。陳家三代,皆遷入臨鄉城安居。此舉,曾轟動天下。

陳紀子陳群,乃薊國“少年長吏”之翹楚,陳諶子陳忠,亦少年英才。入學薊國太學壇,拜大儒崔寔門下,習治政之術。已滿一年。陳政之子陳佑,字景叔,亦是良才。同入太學壇,拜大儒劉寵門下。還有陳唐、陳談、陳締。陳氏子弟,德行出眾,單論才華,亦足可為一城之長。

陳寔一門,劉備定要重用:“陳忠可為渠陽長,陳佑可為長蘆長,陳唐為鮑陽長,陳談為長汀長。陳締暫為東平舒相。”

東部鮮卑三歸義侯:東平舒侯彌加,常道侯闕機,韓城侯骨進,年前上疏王太妃,欲仿效冀州六國主,求薊國指派官吏,掌管內政民生。王太妃以薊王外出為由婉拒。今薊王就國,三人又來上疏。

時不我待,劉備酌情答應。常道,韓城,二侯國相,皆有人選。唯東平舒侯國,苦無合適之選。隻因彌加侯國與薊國毗鄰,守衛南部沿海通道,位置重要。又實力最強。稍有不慎,適得其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