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44 螽斯衍慶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46 字 3個月前

所謂妙計疊出。

先是陛下借賜加黃鉞,行《反·縱虎歸山》。薊王歸國,果然大刀闊斧,兵出三韓。恰逢邪馬台國使抵達,賈詡趁機二事合一,欲行《瞞天過海》,名為取十萬青壯渡海布種,實則儘掠三韓百姓,填補藪中。陛下外寬內緊,對薊國諸情,薊王舉動,皆知之甚祥。於是假裝不知,再行《將計就計》,不動聲色,冷眼旁觀,且看薊王如何行事。

薊王終不負聖望。赤誠純備,不曾有絲毫遮掩。於是,當聽聞薊王本季獻費足有六億時,陛下終是安心。時至今日。在陛下心中,薊王已坐穩托孤重臣之位。

於無聲處聽驚雷。

妙計接二連三,信手使出,了無痕跡。兵不血刃,波瀾不驚。旁人渾然未覺時,勝負已見分曉。

此種程度,才勉強可稱“智鬥”。

智商本就不在線,還非要擰著玩智商。那叫“梗垮”。

看似陛下完勝。實則,從陛下賜加黃鉞始,反·縱虎歸山計,便已被賈詡識破。於是行《反·將計就計》,故意賣了個破綻,讓陛下以為得計。而沾沾自喜時,賈詡已然使出《計中計》。

既借陛下之手,試出薊王真心實意。又假《瞞天過海》,真行《暗度陳倉》。虛虛實實,真真假假,《巧施連環》,為主公劉備,除最後一絲危機。換來陛下安心。

而從始至終,薊王劉備完全不知。

賈文和,當真令人敬畏。

也就是遇到了劉備。換做任一庸主,賈詡若不知收斂,必死無葬身之地。

隻因無人可及。故無從判斷,更無法掣肘。

百萬畝鹽田,唯利薊國。即便曬鹽技藝被人學去,遷往他處,亦無法大規模仿製。

除渤海灣,時下再無一地,有“漫長、寬廣、平坦的,泥質海灘”。還需“雨季短,升溫快,蒸發旺盛”。

一言蔽之:地勢平坦、海灘寬廣;風多雨少,日照充足。才讓其後千餘年間,渤海灣鹽場,久經不衰。

所謂“鑄山煮海”,正如薊國這般。

然比起前漢,那位起兵謀反的吳王劉濞。劉備的鑄幣與鹽權,皆來路正當。無可指摘。

漢初,海內為一,開關梁,弛山澤之禁,允許私人經營鹽業,稅入少府,但亦有諸侯國,如吳、齊等自營鹽業,收入不歸漢庭。武帝元狩中,行“鹽鐵官營”。鹽業歸大司農屬下斡官及各地鹽官經營。鹽官設有長、丞,可由郡守舉薦。前漢置鹽官三十七處,廣布於二十七郡國。其後曆經多次廢罷,又因財政困難而多次恢複。

今漢立朝,則由太尉所屬金曹,主鹽鐵事。郡國仍設鹽官,為郡金曹掌管,隻主課稅,不再官營(隻收稅,不參與經營)。章帝元和中,也因財政困難,一度實行鹽鐵官營,和帝即位,即行廢止。此後,鹽官仍主課稅,收入歸少府,直到漢末。

金曹,官署名。三公僚屬,諸曹之一,掌貨幣、鹽鐵事。郡國亦置,兼掌市政。以掾主其事。三公金曹,其長官正稱掾,副稱屬;郡縣金曹,其正長官亦稱掾,副長官則稱史。均省稱金曹。

加之,陛下許薊王親政之權。薊國自當有權自營鹽鐵。

薊王,螽斯衍慶(zhong si yǎn qing ),子嗣必然眾多。不多置辦些家業,千裡之土,又如何夠分。

《詩經·周南·螽斯》:“螽斯羽,詵詵兮。”螽斯,昆蟲,產卵極多。比喻生子如螽斯產卵一般,頌人子孫眾多。妥妥的褒義。

臘日前,薊王劉備便一直藏身將作館。與館中大匠師,為鹽田忙碌。不放過一處細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