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71 如同吹灰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373 字 3個月前

作為凸立在倭國列島之外的“絕島”。與世隔絕,文明進程遲緩。且時下亦無固定港口,供四海商船停靠。於是乎,自生文明不足,又無外來介入。對馬島的落後,遠超劉備的想象。

參觀過岸邊逃離倭人的茅屋後,仿佛置身於上古時的原始部落。

當然,亦能看到智慧的遺存。比如中圈的火堆,圍繞火堆的草席,懸掛在牆壁上的獸皮,散落在灰燼內的魚骨,以及用來縫製衣物的骨針。然翻遍茅屋,卻看不到一件金屬工具。

與半島馬韓的土塚類似。倭人的茅屋,亦是簡陋之極。史家言:“馬韓為倭之兄弟宗邦也。”依劉備親眼所見,此言非虛。

一言蔽之。種群稀少,物資匱乏,土地貧瘠,蠻荒落後,與世隔絕。

而就對馬島的現狀而言。根本無法自生文明,一切皆需舶來。若無外部高等文明,持續不斷的輸入,對馬島的結局,便如同後世南太平洋島嶼上的土著,一般無二。

隨船匠師,登高遠觀。言,對馬島山勢綿延,少量坡地亦長滿茅草。碎石遍地,土地貧瘠,無法大行耕作。

對馬島,是比州胡島夷,還低等的原始土著民。

遍搜沿岸茅屋,亦見有木質魚叉、石質箭矢、還有用一根草繩,兩頭分係卵石而製成的飛石索等物。及搗製魚醬或草藥所用石臼,砍木石斧等,不一而足。

當繡衣吏,將屋內物什,隨手帶出屋外。遠處的山林裡,響起連串的尖叫。

對漢人而言,毫無價值的木叉、石箭、飛石索。對島夷而言,卻是生存之本,十分之珍貴。從先前遙望大船,落荒而逃的島夷,此時此刻的反應,足見一斑。

倭人連串尖叫,不惜躁動山林,應是一種警告。

遊麟號爵室。

劉備高舉千裡鏡,巡視遠處山林。將樹上樹下,草叢石後的島夷,依次辨認。不由會心一笑,計上心來:“傳令,將屋內物什,悉數搬出。然切莫毀壞茅屋,亦勿縱火。”

“喏。”史渙這便遣人去傳令。

搶劫是一碼事,燒家又是另一碼事。

果然。遙見屋內器物,被悉數搬出,胡亂堆成一堆。便有島夷巫師,從樹後走出。揮舞手中骨杖,衝船隊指指點點。圍攏在巫師周圍的島夷,各自蹦跳跺腳。那股衝天恨意,隔著鏡片,劉備都能感受得到。

又將散泊岸邊的倭人木舟,悉數收攏到一處。劉備這才派出鬥艦、遊艇,巡遊潟湖水路,搜尋立港之地。

潟湖麵積極闊,險將對馬島攔腰截斷。據此,可將對馬島分成“上對馬”、“下對馬”二地。對馬津,不過是潟湖內,為數眾多的海灣之一。灣內茅草叢生,岸邊荊棘遍地。遠處山林茂盛,山勢綿延起伏。唯有沿狹長山穀,能劈出少量田地。至於立港之地,潟湖內未見適宜。

究其原因,過於深入潟湖的優良港灣,水道崎嶇,不利船舶進出是其一。且又太過靠近島夷複地,是其二。

選來選去,唯島夷聚居的對馬津,也就是船隊停泊的荒島對岸,最適宜。

換言之。需將散布海灣的島夷茅舍,悉數拆去。

不過是搬了幾件家什,島夷便暴跳如雷。若此時拆屋,必舍命來攻。

以島夷原始的石木兵器,斷難戰勝。若被繡衣吏隨手屠滅,豈非不美。

人類的神奇,便在此處。即便沒有經曆完整的曆史進程,從原始部落一步跨入工業文明。島嶼土著,依然能迅速開化。即是說,散布世界各地的人類,無論文明程度如何,皆有超越一般物種的學習能力。雖不比大漢這般,訓練有素。然相差,亦非天壤之彆。終歸是線上線下的差距。

此,著實令人驚奇。

如此一來。便是對馬島夷,隻需悉心傳授,亦可迅速開化。成為難得的土生勞力。島上若真有千餘戶,或可馴化數千乃至上萬之眾。完全沒有自我文明積澱的島夷,自無從區分。對漢化當全無抵觸,欣然接受。再不會劣化,乃至變異。

身高六尺,勝在靈活。翻山越嶺,如履平地。海上行船,攀爬瞭望,亦是好手。且能耐極苦,忠心俸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