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87 溫故知新(2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548 字 3個月前

若單看此事,王甫其人如何,似另當彆論。且後又一力促成夏育等人北伐鮮卑檀石槐。亦是為國謀局。

然而。竇武謀誅宦官,事泄,王甫與曹節劫持陛下,殺竇武、陳蕃,再與曹節、段熲等人弄權多年。後楊彪、陽球發其奸,下獄,死於杖下,屍被磔。

王甫其人,生平看似矛盾,善惡難辨。

實則,趨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

一言蔽之,不牽扯到自身重大利益關切時,王甫其人,還是有可取之處的。

再看勃海王劉悝。

延熹八年,劉悝被劾奏意圖謀反,先帝不忍誅殺胞弟,將其貶為廮陶王,隻剩一縣封邑。失去封邑,劉悝追悔莫及,於是暗通中常侍王甫,許諾若助其複國,答謝五千萬錢。

永康元年,先帝駕崩,遺詔命劉悝複為勃海王。劉悝認為,此乃先帝遺願,非王甫之力,於是拒付五千萬錢。因此被王甫懷恨在心,乃至身死國除。累及宋皇後全家被誅。

試想,以王甫之老奸巨猾,揣度聖意。“受人之托,終人之事”時,是否也如張讓這般,滴水不漏,無跡可尋。潤物細無聲。

一對一答間,將事情辦妥。

再想,勃海王劉悝定會問先帝身邊親隨:王常侍可曾為複國進言?

親隨皆搖頭:未曾。

於是,勃海王信以為真。自食其言,害人害己。

再深想,見範滂大義凜然,置生死於度外。王甫竟將黨人儘數放歸。若無切齒之恨,豈能將勃海王劉悝滿門置於死地。甚是不惜累及宋皇後全家。

劉備竊以為。勃海複國,王甫出力甚偉。

勃海王,自尋死路,怨不得旁人。這便是缺少政治智慧。

薊國六大謀主,凡有一人在勃海王劉悝身側,又豈能令主公身死國滅。

史家竹書紀事,常用春秋筆法。一人生平,本傳隻有十之二三,需縱觀全史,方能拚湊出十之八九。蛛絲馬跡,皆藏於書中。能否構建,見仁見智。

為何溫故能知新。

正因隨見識、閱曆等,個人修養不斷積累,越發能體會出文中未儘之語,言外之意。能更加全麵完整的構建還原“曆史的風貌”。

或有人說,劉備一路走來,實在太過順利。

其實不然。各種明槍暗箭,陰謀詭計紛至遝來。劉備不過是見招拆招,未雨綢繆。主臣上下一心,群策群力。對自己的人生,規劃的好。

彆的不提。便說如何不斷消除,陛下心中對薊國日益滋生的疑慮。若得空閒,又有興趣,不妨從頭再看一遍。溫故必能知新。

尤其是那句“無野心而有所求”。希望諸君能體會。

生活從來不易。且行且珍惜。

一言蔽之,且看劉三墩地獄難度下如何無傷通關,解鎖三國完美真·結局。

洛陽東郭馬市,胡姬酒肆。

與胡人主事辭行,甯姐姐輕身而出,等車而去。

遙看帝都晚照,甯姐姐胸臆輕抒:“洛陽,不必再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