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27 無詔不離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815 字 3個月前

先帝在時。西邸人頭攢動,車水馬龍。如今門庭冷落車馬稀。但見新人笑,哪聞舊人哭。古往今來,人走茶涼。莫不如此。

直到臨近堂前,才有郭常侍親出相迎。

“臣,劉備。拜見皇後。”劉備肅容行禮。

一身縞素的何後,自簾後言道:“新帝既賜薊王,劍履上殿,入朝不趨,謁讚不名。薊王又何須,如此多禮。”

“臣,習慣了。”登堂入室必除鞋,乃自幼養成的家規。

何後不置可否:“王上向來有禮有節。妾,也習慣了。不知今日,所為何來?”

“諸事已畢,臣不日當歸國就藩。特來向皇後辭行。”劉備答曰。

何後一愣:“王上當真要走。”

“然也。”

“王上力排眾議,扶立新君。托孤重臣,自當委以重任。權傾朝野,指日可待。為何退避歸國。”何後不解。

“臣,乃藩王。久居在外,與法不合。陛下足可親政,又何須臣指手畫腳。”劉備對曰。

“王上當真舍得,將朝政大權,拱手於人?”何後再問。

“心不在此,有何不舍。”劉備道破心聲。

“好一個心不在此。”何後,聲忽柔然:“洛陽京畿,便無一人,能讓王上心有牽絆?”

“皇後保重。”劉備再拜離去。

見劉備決然而去,何後忽有些意興闌珊。貴為帝後,母儀天下。一人之下,千萬人之上。向來眼高於頂。對陛下以外的男人,從來不假辭色。卻在薊王劉備的身上,屢遭挫敗。如何能不,心灰意冷。

平心而論,何後姿容遠非庸脂俗粉可比。奈何出身商賈,善利益交換。與陛下本是天生一對。可惜一山不容二虎。所謂“同行是冤家”。又說“不是冤家不聚頭”。帝後終歸是一拍兩散。陰陽永隔。

徒留一聲長歎。

出西園,見時候還早。劉備又轉去永安宮,向竇太後辭行。

終於見到了,自幼便寄養在道人史子眇家中,人稱“史侯”的皇長子辯。

“臣,劉備,拜見太後,拜見太子。”

“你就是薊王?”太子自簾後,稚聲問道。

“正是。”劉備答曰。

“舅父言,薊王乃麒麟降世,頭上生角。為何不見?”太子問道。

“太子不可無禮。”竇太後輕斥道:“薊王乃先帝托孤之臣,同出漢室宗親,何來麟角。太子,當以師長侍之。他日登基親政,亦需薊王輔佐。”

“恕辯兒失禮。”太子這便賠禮,麵無半分勉強。

“臣,不敢。”劉備再拜。

竇太後言道:“王上歸國,恐不常來。”

劉備斟酌答曰:“臣乃外藩,久居北疆。洛陽與我,並無留戀。此番歸國,當無詔不離。”

“王上歸國,欲辟禍否。”竇太後直問。

“功成身退,無心權勢。”劉備直言:“臣,本就是宗室,又封王爵,轄千裡國土,數百萬民。權勢,與我如浮雲。”

“王上所言極是。坐擁千裡封國,數百萬國民,又何須在洛陽朝堂,一爭長短。”竇太後歎道:“新帝登基,先立太子。傳承雖有序,然明爭暗鬥,在所難免。置身事外,方能善始善終。”

不愧是曾垂簾稱製的本朝太後。見識不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