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70 樹大招風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97 字 3個月前

作為一個致力於羽化飛升的修仙門派。皮囊或者說肉身的作用,充其量,不過是塵世的‘容器’罷了。

所謂清白之身,更是可有可無。曆數史上那些個白日飛升的強者,前半生皆與常人無異。投身紅塵,趨名逐利。哪一個是清白真身,不染紅塵濁氣。

麻姑先前所言,“一世修行,皆付諸流水”,在明眼人看來,不過是為討價還價罷了。

一言蔽之。錢能通神。古往今來,莫不如是。

樹欲靜而風不止。便是所謂“樹大招風”。時至今日。何須薊王劉備開口。各方利益,如影隨形。隻需能投其所好,回報又豈止一本萬利。於是乎,薊王一言一行,一舉一動,皆事關利害。遇見什麼事,聽見什麼話,收了什麼物,納了什麼人,無論糖衣如何豔麗甘美,內中皆包藏私心,裹挾利益需求,由表及裡,二者斷難剝離,亦難言純粹。

故今日今日,尤顯真情可貴。公孫長姐,穩坐正宮大位。雷打不動。

對明主而言。劉備需要平衡的,便是個體與群體,有欲與無欲的關係。不可貪得無厭,更不可小富即安。如何去有效的控製野心,成為橫在薊王心頭的最大難關。至於個人需求,早已無關緊要。更無關全局。

一天吃五餐,一夜幸七美。不過如此。人力有窮,而天道無窮。

再一言蔽之。薊王已被天下諸路神仙,四方妖精所惦念。

不怕賊偷,就怕賊惦記。

竊鉤竊國,偷人盜嫂,皆實屬平常。盜采元菁,聞所未聞。每每出人意表,真不愧是地獄級。

南陽,太守府。

河南尹何苗與長水校尉袁術,正襟危坐,待太守秦頡巡視返回。

南陽,乃今漢陪都。曆史悠久。西周時被稱為“周土”。春秋時,楚國在丹陽立都,楚在南陽設宛邑,俗稱“宛”。冶金業發達,為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。戰國後期,為秦所據。秦昭王三十五年(前272年),初置南陽郡。

秦一統六國後,“遷不軌之民於南陽”,使六國富豪、擅長經營之商人,及手工業者雲集。商業因而繁盛,尤其冶鐵業再次發達,成為全國冶鐵中心。時為八大通都大邑之一。

前漢時,南陽“商遍天下,富冠海內”,為六大都會之一。

今漢,光武起兵南陽,成就帝業。南陽因而被稱為“帝鄉”。時南陽郡,二百四十萬口,為全國各郡之冠。郡城周長三十六裡。稱陪都。河南首屈一指,僅次於帝都洛陽。

時至今日。即便飽經戰亂,諸多城池毀於戰火。南陽郡亦足有百萬之眾。而南陽,亦是墨家最後一處中興之地。

正因,工商發達,乃帝國商都。百工居肆,各司其職。以五聖之張衡,太守杜詩等,仕墨為首。滋養了墨門的興盛。終在兩漢之交,又覓得興盛之契機。事實上,自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,到新莽篡漢,再到光武中興。沿襲自先秦的嚴法苛政,日漸鬆動。正如前漢時,那條“三人以上無故群飲,罰金四兩”的漢律,已漸無人執行。便可佐證。

更有甚者,光武便出身南陽。

《光武本紀》上,那些匪夷所思的文字,當做何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