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42 撐犁孤塗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618 字 3個月前

白馬之盟,大體有兩個步驟。

以白馬為犧牲,在祭壇上宰殺祭天。而後用馬血塗唇,指天為誓。如此一來,盟誓者口出之盟約,便會以鮮血為媒,通過白馬之靈,傳於上天。實無需用自己的血。

除非此人乃“人牲”,準備施展最隆重的“活人祭”。則無需割肉放血。

待禮畢。盟約遂成。

祭壇上下,呼聲震天。平心而論,與會各方,皆不願刀兵相向。戰亂一起,生靈塗炭。誰人又能獨善其身。

薊王劉備乃東胡共主。先前多為流傳,無真憑實據。今,正式以盟約方式確立。南北高車六氏十二姓,並沒鹿回部,共推劉備為主。號“撐犁孤塗大單於”。

《漢書·匈奴傳》:“單於姓攣鞮(luandi)氏,其國稱之曰‘撐犁孤塗單於’。匈奴謂‘天’為‘撐犁’,謂‘子’為‘孤塗’,單於者,廣大之貌也,言其象天單於然也。”

先前,鮮卑檀石槐稱“大單於”。劉備承其衣缽,亦稱“大”。“撐犁孤塗大單於”,與“天可汗”,異曲同工。隻有劉備稱“大”後,各部才敢稱“單於”。

盟約達成,便是盟友。劉備營地,遂對各方開放。漠北無互市。北海六氏部民,歡天喜地,驅趕牛馬羊群入營,換取生活所需。

劉備萬輛兵車,豈是白給。所攜糧草輜重,何其多也。

劉備與六氏大人商定,開放蒼海郡互市。六氏部民,可經由蒼海郡北烏稽港,乘船南下,繞行半島,入渤海,往來薊國。亦可橫穿大漠,南下白檀,再分二路,或經上穀郡南下,奔薊國東境。或經盧龍塞入關,赴薊國西境。或沿薊國渠,泛舟南下亦可。水陸並進,但憑所需。

蒼海郡守李進,年過七旬,舟車勞頓,聞訊而至。劉備以師禮待之。薊王天家麒麟,文武雙全,溫潤如玉。自帶豪傑屬性。接人待物,豪風爽俐。舉手投足,無不令人心折。大漢乃豪傑奮取天下。高祖之風,便是泱泱大漢之風。

李進得見薊王,渙然冰釋。心知大漢後繼有人,國祚無憂矣。

生食漢祿,死為漢臣。此,便喚做漢節。

身無傲骨,再無節操。與走狗何異。

如前所說,漠南前漢舊縣,皆已重立。修繕一新,分封給南高車十二歸義侯。設正副護高車校尉。薊國營城,首屈一指。侯城、馬邑、牛牢、草場……皆薊國製式。待城外荒地遍種苜蓿。薊國青儲飼料,源源不斷運來。便會徹底便為農牧。漠北亦有匈奴所建城池。沒鹿回部,六氏高車並求薊王,改造城邑。劉備欣然應允。即日遣匠人北上,為二部修造城邑。

薊王“求立漠北沒鹿回單於”的表奏,亦六百裡送往洛陽。新帝知曉前後諸情,欣然應允。策封沒鹿回氏為單於。牧守北疆,永為漢藩。然陛下卻並不知曉,沒鹿回單於,便是前雁門太守竇統。乃竇太後從兄。

又策封北高車六氏為歸義侯。牧守北海,同為大漢藩屏。

此舉,絕非新帝迫不得已,勉強為之。而是今漢處理邊疆事務的一貫國策。先前檀石槐勢大,連年寇邊。桓帝甚為憂患,欲封為王,以求和親。檀石槐堅辭不受,加緊侵掠,又立三部,各置大人統領,整軍備戰。此事,足見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