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74 判若鴻溝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84 字 3個月前

當然,劉備隻是打個比方。貨幣發行總量,當考慮流通狀況。

上計令陳逸,最有發言權:“年前,各州郡船商,販購稻穀,計一億二千餘萬石。其中,萬石以上海船(商隊),往來三百六十五回;萬石以下河船(商隊),往來二萬三千二百七十三回。隨船販來各地皮毛珍貨、銅鐵礦石、絲麻木料,諸如此類,不一而足。”

“有買有賣,錢幣往來。”劉備欣然點頭:“無需足額發行。”錢幣是來回流動的,實際用量遠小於價值重量。

“正是如此。”陳逸腦筋飛轉:“今季鹽、穀二項,共收千三百億角錢。國中名產,如寢器、絲綢、鐵器、牛馬、機關器(車、船皆屬此類)、城池營造等,大宗貿易往來……或,隻需百億券鈔足以。”

“可也。”劉備欣然點頭:“可分‘布鈔’、‘器鈔’、‘畜鈔’、‘鹽鈔’、‘穀鈔’。各發二十億。‘樓鈔’暫且不發。”

“遵命。”右國相耿雍這便領命。

將作令蘇伯又問:“敢問主公,五鈔當如何區分?”

劉備答曰:“布鈔,可購布匹綢緞,桑麻繅絲,諸如此類。器鈔可購寢器、瓷器、鐵器、機關器,諸如此類。畜鈔可購禽蛋肉奶,豬馬牛羊,諸如此類。”

“羊毛又當如何?”蘇伯再問。

“布鈔。”劉備答曰:“除看出處,亦慮用途。羊毛用於織造,當入布鈔。”

眾人這便心領神會。

左國相崔鈞又起身奏問:“敢問主公,五鈔之間,當如何兌換。”

“等值兌換。”劉備笑答。

“若與一般券鈔等同,何必再分。”蘇伯不解。

劉備早有定計:“當收‘兌率’。”便是指“兌換率”。

“兌率幾何?”崔鈞再問。

“暫定‘百取一(1%)’。”劉備答曰:“若兌換成銅錢,亦收‘百取一’。”

“先前所發券鈔,又當如何。”耿雍起身奏問。

“先前所發,可稱‘通鈔’。百無禁忌,不收兌率。琉璃寶鈔,亦如此例。”此乃點睛之筆。

耿雍奏道:“敢問主公,可將‘通鈔’、‘樓鈔’、‘布鈔’、‘器鈔’、‘畜鈔’、‘鹽鈔’、‘穀鈔’,合稱‘薊鈔’乎?”

“可也。”劉備欣然點頭。

將作令蘇伯再問:“敢問主公,角錢還鑄否。”

“自然要鑄。”劉備答曰:“此乃貨幣之本。乃薊國‘本幣’。”

劉備開始將南征北戰,東征西討,布武天下所建立的赫赫威信,巧妙變現了。

貲庫收取兌率,是其一。發行券鈔,乃其二。抬升寶鈔幣值,乃其三。百取一,等於“千取十(10‰)”。為便於購買全部薊國名產,自會有人出“千取五(5‰)”的兌率點,購買琉璃寶鈔,或是收購通鈔。一張麵值千萬的琉璃寶鈔,當最少增值五萬錢。

當然,用銅錢自無需支付兌率。然正如賈詡所言,一緡錢重十三斤。一千萬錢,重十三萬斤。若以億計,足重幾何。不說絲路遊商。便是船商,往來販運薊國名產,需用一艘千石商船,來專門運送一千萬枚銅錢。若改用券鈔,這艘千石商船,便可用來運送珍貨,販往薊國。賺取的利潤,又何止區區百取一的兌率。

一言蔽之。貲庫開始盈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