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32 謹遵醫囑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15 字 3個月前

既領要職,朱治自當不吐不快:“督郵龐季,乃江夏人氏。素有大才,卻不得重用。若能同行,遣其勸降,江夏賊張虎、陳生麾下數千義賊,當可為明廷一用。”

“都尉以為,當授何職。”宋奇又取一卷留白敕令。行事如此利落,實令朱治欽佩不已。

“既如此……”朱治亦不見外。略作思量,這便試言道:“長沙太守,可乎。”

“可也。”宋奇揮毫而就。新任長沙太守,新鮮出爐。事不宜遲,這便交由朱治,前往招募龐季。

宗正位列九卿。雖無三公開府徵辟之權,卻可當朝舉薦賢良。更何況,牽扯益陽長公主。無需薊王出麵,疏報尚書台,自當手到擒來。區區二千石太守,少帝自然舍得。

龐季仕途不順,心灰意冷之時,驟得二千石高位,焉能不效死力。連夜趕來與宋奇、郭嘉相見,眾人促膝長談,引為知己。不等天光大亮,便又單騎往張虎、陳生水砦說降。

十日後。張虎、陳生,率大小船隻數百艘,水賊三千來投。拜為左、右治粟司馬。皆大歡喜。

於海市訂購薊國水軍製式兵甲,糧草輜重,改造機關舟船,諸如此類。稍作整備。宋奇、郭嘉等人,攜部眾赴益陽,占據要津,接管城防。張榜安民,補足食俸,固守城池不提。城外宗賊,先不急討伐。待薊國水軍初代角端兵甲運到,三千兵卒悉數換裝畢。宋奇這才命人投書區星,入城相見。

豈料卻吃了一記閉門羹。

問過方知。區星獨子,身患大疫。腹脹如鼓,臥床不起。城中醫者言,乃“水症”、“蟲瘕”等,不一而足。亦有蠻人巫祝稱之為“蠱脹”。

民間俗語謂“水瘟”,後世稱之為“吸血蟲病”。

益陽,因處沅水及資水彙聚江口,水流和緩,水體溫和,乃令血吸蟲滋生。再加水患頻發,人畜相繼侵害,乃至前漢初元元年(前48年),因水瘟大疫,十室九空。益陽竟由縣降為亭,足見為禍之烈。

時至今日,方才恢複元氣。不料大疫又有泛濫趨勢。

自劉備南下討賊。悠悠十餘載,薊國亦多有山蠻舉族遷徙。多年前流民營地,便見此症。遂隔離治療。華大夫領銜國醫館,治療此症,頗有心得。歸納整理出:殺蟲、吐下、逐瘀、逐水、扶正等五法。

配有五蠱丸、雄黃丸、神金丸、積塊丸、大戟丸、吐酒石散等,各式丸藥方劑。隻需針對不同症狀,綜合用藥,當有良效。尤其吐酒石散,乃方技館搜羅天下方技,偶然得之。被華大夫死馬當活馬醫,作為“吐下法”,試用重症患者。豈料竟起死回生,成為特效藥。神醫奇藥,兼而有之。故此病,在薊國漸已絕跡。

究其原因,薊國地處河北,四季分明,酷暑寒冬。吸血蟲,無法存活。加之城邑衛生防護及醫療救治,皆冠絕大漢。故即便不幸身染不治之症,尤安樂死一人而已,斷不會造成大麵積傳播。

生活習慣,亦是重點。時至今日,薊國已無人食魚膾等生鮮,亦無人飲生水。最大程度杜絕“病從口入”。

隻可惜。薊國諸多“放之四海而皆準”的“習以為常”,荊南大地,仍未能普及。

欲儘收益陽民心,需從區星始。

快船駛回海市,請來薊國船醫。為區星獨子診治。

“如何?”區星忙問。

“此症救治不難。”船醫當場下藥。

“是否將我兒診籍,快馬送回薊國……”區星仍不放心。

“此症何須恩師勞神。”船醫不悅:“若不能愈,我陪你性命便是。”

“如此,有勞先生。”區星豈敢多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