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34 光融天下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48 字 3個月前

融姓,出上古祝融氏。“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,甚有功,能光融天下,帝嚳命曰‘祝融’”。帝嚳為首領時,重黎為火正,後世尊為火神。後代遂以祝融為氏,稱“祝融氏”。祝融部族,原居中原。後遷江南,與蠻夷雜居,漸分為祝姓與融姓二支。稱“二姓同宗。”

融姓,多見於南蠻及西南夷。大漢罕有。

融漓,乃是取漓水為名。漓水出陽海山。“湘漓同源,分為二分,南為漓水,北則湘川”。參考五溪蠻人,以武陵境內五條溪流為號。此人能以一整條漓水為名,身份可想而知。且以陽海山為界,漓水南流,入西南夷。此人,或非五溪蠻族,亦未可知。然,既非五溪蠻,因何夥同至此。且舉手投足,似深得五溪蠻王子,沙摩柯所敬。

此人身份,必非比尋常。

心念至此,郭嘉肅容下拜:“郭嘉,拜見公子。”

“免禮。”融漓竟坦然受之:“你且答我。海量巨資,今存何處。據我所知,薊國角錢,名‘四出文錢’。足重五銖,億萬銅錢又當如何攜帶?”

郭嘉笑道:“公子尚未得知,大漢江北州郡,皆已得免銅重之苦。”

“如何減免?”融漓又問。

郭嘉遂從袖中取錢夾視之:“夾中券鈔,公子可取來一觀。”

沙摩柯伸手接下,檢查無誤,才遞給身後融漓。

融漓輕輕一瞥,眉宇間疑竇漸生。並指將錢夾中券鈔取出。不料指尖微顫,散落一地,花花綠綠。

券鈔上“仟角”篆字,及那枚鮮麗無比的薊王之璽印。還有正麵“赤鹿焰角”,背麵“三足踆烏”的燙印防偽。皆讓融漓等人,目不轉睛。券鈔工藝之精湛,印刷之精美,用料之上乘,冠絕今漢,遠超蠻人認知。

略作思量,融漓問道:“莫非一張券鈔,可充角錢一緡。”

“然也。”郭嘉輕輕頷首。

如此算來。散落在漆木地板上的券鈔,竟不下數萬錢。待細看鈔上所印券書,融漓這才醒悟:“原來如此。荀子曰:‘名無固宜;約之以命;約定俗成謂之宜;異於約則謂之不宜。’是謂‘約定俗成’。券鈔乃是券書,薊王以信義約定。”

“公子所言極是。薊王威信天下,從未食言。公子當知,寶鈔在大江南北,絲路西東,早已相沿成習。”郭嘉手指其中一張新版券鈔言道:“新鈔所繪,乃樓桑八景之三足擎波。”

“樓桑八景,天下知名。”融漓眸中,煙波浩渺:“薊國種種神奇,令人心向往之。‘南人’亦不例外。”

“所謂‘百聞不如一見’。公子若得閒暇,可隨海市,共赴薊國,遊覽一番。”郭嘉笑道。

“多謝告知。”融漓再無疑問。

郭嘉亦回禮入座。

沙摩柯言道:“明廷當真欲募,百萬蠻人否?”

“然也。”宋奇與郭嘉,相處日久,頗多心意相通。焉能不知奉孝之意。料想,蠻人輕易之間,如何能湊足百萬之眾。

“口說無憑。”沙摩柯目光清洌。顯然已深信不疑。

“殿下稍待。”宋奇遂衝身旁海市令耳語數句。海市令親自出堂,從樓船貲庫,取一漆木錢匣。呈於座前。

打開視之,滿滿一匣三足擎波,新版千角券鈔。

“匣中券鈔值百萬。”宋奇笑道:“可為憑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