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44 迎刃而解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24 字 3個月前

“施水(荔溪)北流會於沅。沅水又東逕沅陵縣北,漢故頃侯吳陽之邑也。”

施水與沅水,於沅陵城西交彙。此處後世稱“藍溪口”。前漢長沙王吳芮,第四子吳陽,高後元年(前187年),被封沅陵侯,立沅陵侯國。共傳三代,無子,國除。

此城,曾為侯國都邑,內外二郭,算是堅城一座。武陵太守曹寅,因與上官不和,退據此堅城,城外另有蠻人環顧,自保無虞。

五溪蠻王,俗尊王,然卻無漢室策封。正式場合,隻稱五溪渠帥。故空置堂上主座,賓客東西對坐。

曹寅能保武陵,正因結好蠻王。薊王六百裡傳來手書,托其為周暉引薦。曹寅受寵若驚之餘,會大宴賓客,將薊王親筆書函,傳閱座上賓。言,區區薄名,能為王上所知,何其幸也。

賓客心領神會。能為薊王所用,料想,便是荊州刺史王叡,入為京官,亦不敢動其分毫。

從來“打狗需看主人麵”。裡諺曰:“欲投鼠而忌器。”能入薊王法眼,曹寅焉能不大喜過望。薊王所請,自當儘其所能,力求儘善儘美。

席間,聞,水衡都尉,此來疏通水路,開辟港津,還兼領護薊國海市。蠻王即刻高看一眼。

且與一般官吏不同,周暉一身貴氣。問過方知,乃安陽少君侯。列候稱“家”。郡國並行,家國天下。三級分封世襲權利架構中,有其一席之地。不可謂不“高貴”。

薊王以座艦遊麟號相贈,亦足見持重。兼領海市,更是極大增益。

雙方傾心相交,一時笑語歡聲,觥籌交錯。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。周暉離席相敬。言,改日必登門拜訪。

蠻王心領神會,答曰,恭候大駕。

“沅陵縣西,有武溪,源出武山,與西陽分山。水源石上有盤瓠跡猶存矣。”

五溪蠻王大寨,便立在此地。五溪蠻乃武陵蠻夷之統稱。究其來源,古巴人、百越、甚至羌人,皆有混入。“精夫”一詞,便出巴人古語。

翌日,周暉攜重禮登門。與蠻王商定雇傭及互市事宜。

督造港津,人手不可或缺。日薪二百大錢,五溪“蠻左”,必踴躍客庸。漢人右衽。與之相反,稱左衽。蠻左便是此意。

吃住全免,日賺二百大錢,如此好事,焉能拒之門外。

“都尉可曾選定,港津之所在。”蠻王當問仔細。

“昨夜與府君秉燭夜話,促膝長談。今,已有定計。”周暉笑答。

“何地?”

“乃先秦黔中郡治故址。”周暉答曰。

“沅水又東逕縣故治北,移縣治。縣之舊城,置都尉府。因岡傍阿,勢儘川陸,臨沅對酉,二川之交彙也。”

“縣之舊城”,便是指先秦時,黔中郡治故址。此處地勢開闊平坦,南倚丘陵,北臨沅水,堪稱“勢儘川陸”。“臨沅對酉,二川之交彙”,乃知其方位:北對酉口,乃沅、酉二水交彙處。水運便利。

“黔中郡,其故城在辰州(沅陵)西二十裡,皆盤瓠之後也。”

前漢時,為武陵都尉府。今漢毀於五溪蠻亂,乃荒丘廢城一座。如前所說,百丈高樓平地起。廢城原址重建,省時省力。遠比另外擇址,事無巨細,從頭開始。來得簡單迅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