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58 鐵壁鏵嘴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40 字 3個月前

.,

除“蠻夷邸”、“藩邸”之外,還有“郡邸”,乃是諸郡設在京師的館舍。時下京中郡國諸邸,類後世“駐京辦事處”。

“漢法,諸侯各起邸第於京師也。”“天下郡國百餘,皆置邸京師。謂之百郡邸者,百郡總為一邸也。”注日:“在百餘郡邸之中,還有一個百郡總邸。”

大漢郡國並行,列候次減。郡國在京師置邸,以此類推。縣侯、縣主等,則在郡中設邸,鄉侯在縣中設邸。

諸侯王邸,俗稱“國邸”。前漢時,乃為諸侯王個人出資所建,其產權當歸屬諸侯王家所有。然今漢,諸侯國邸多為朝廷自建,產權自歸漢廷所有。由大鴻臚掌管。鴻臚寺,專設邸長、丞、及一眾屬吏管理。史載:“典客,秦官,掌諸侯歸義蠻夷,有丞。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。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。屬官有行人、譯官、彆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。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行人為大行令。初置彆火。王莽改大鴻臚曰典樂。初,置郡國邸屬少府,中屬中尉,後屬大鴻臚。”

邸長、丞,主邸中事宜,比乾石至六百石俸。與行人、譯官、彆火三令,並屬大鴻臚。今漢初,光武裁減機構,省並郡邸長丞等官吏,轉由“令郎治郡邸”。《後漢書·百官誌》有載:“右屬大鴻臚。本注日:承秦有‘典屬國(主管屬國的秦官,秩二千石,另主蠻夷事務)’,彆主四方夷狄朝貢侍子,成帝時省並大鴻臚。中興(光武)省驛官、彆火二令、丞,及郡邸長、丞,但令郎治郡邸。”

至此,郡國在京邸舍,皆由鴻臚寺遣郎官掌管。郎官秩四百石。除此之外,郡、國亦遣乾吏一員,駐守京中邸舍,稱“守邸丞”,省稱“守邸”或“守丞”。

時下,國邸雖歸朝廷所有,然自桓靈以來,賣官鬻爵,大行其道。諸侯無子、因罪除國者,眾。故無主國邸,亦可自由買賣。時下國邸,不僅提供上計使團等,國中在京官吏飲食起居,且還兼具代辦國事、囚禁流犯等,諸多功能。正因地位特殊,故郡、國皆耗費巨資,年年維係。

劉平欲入京供職,常駐洛陽。便欲官拜“守丞”,居於薊邸,為薊王上下奔走。

薊邸,乃先前薊王花費重金,購前渤海國邸改造。待王美人貴子新封勃海王,又轉贈王美人貴子。再擇函園官堡內空置宅院,新置薊邸。時下並無委派發官員。乃由左丞荀攸代管。

薊王外出,太妃監國。此乃祖製,並無不妥。任命國中官吏,亦與禮法相合。隻需告知左右國相,走既定程序即可。依律,委任國中大小官吏,皆需由二位國相上報少府,再由中書令,轉呈薊王批複。若(薊)王外出,或王年幼,則由垂簾稱製的太妃全權代理。

此,亦是祖製。

薊王乘座艦,巡視國境,外出未歸。書報南宮披香殿少府署寺,中書令遂發六百裡,轉呈薊王當麵。

泉州港,三足踆烏號。

三足踆烏縮小簡化版,類後世“海鶻船”。此船頭低尾高,前大後小,如海鳥狀。舷下左右置浮板,形如鶻翅,其船隨風浪漲跌,無有傾倒,背上左右張生牛皮為城,牙旗、金鼓如戰船之製。號稱“鐵壁鏵嘴”。船首舷部裝有防護鐵板,水線以下暗置鏵嘴,可衝犁敵船。

後世海鶻船,長不過十餘丈。遠不及三足烏。

收到中書令六百裡封函。白發禦姬遂捧入船宮。船宮,乃古代吳越國君,建於船上之宮室。今被用來形容三足烏,足見船大如行宮。

“授劉平為守邸丞。”薊王微微皺眉。區區四百石官,母親自與便是,何必六百裡傳來。

“劉平何許人也?”薊王問道。

“信使未曾說起。”禦姬答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