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1 二宮之亂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27 字 3個月前

() 不等掖門(注1)全開,傳令騎士便縱馬入營。然卻如泥牛入海,一去不返。消息全無。

掖門徐徐閉合,悄無聲息。

比起南北二宮,殺聲震天。位於城內西北隅,與濯龍園前後相隔之長樂宮,卻寂靜無聲。如有神助。仿佛真得西王母庇護一般。

南宮。

“報”便有黃門青壯,披頭散發,渾身浴血,奔上玉堂殿:“何進已攻破朱雀門,麾下死士逢人便殺。凡白麵無須者,悉數斃命。我等不能與敵!”

張讓渾身披甲,表情淡然:“退入宮廷,居高守備。切莫近戰。”

“喏!”黃門青壯,咬牙離去。大將軍欲誅儘黃門,人儘皆知。早已不死不休,有進無退。多說無益,唯拚死一搏。跪地乞憐,亦難逃一死。

“阿父,城外家中……”太醫令張奉,抵近言道。

“無妨。”張讓目光慈炯,輕聲安慰:“料想。董卓、丁原之輩,絕非函園雄兵對手。日前我已將家中老小,暗中送入園內九阪懸樓安居。必無大礙。”

“阿父既有遠謀,何必困守二宮。”張奉不解。

“大將軍殺我之心不死。若遠避江海,苟活於世,終難免一死。唯置之死地,放手一搏,方有一線生機。”張讓悄聲言道:“待時機一到。我兒便自行離去,老父自有打算。”

“阿父何出此言,父子當共進退。”張奉不願聽命。

“我兒知曉宮中內情,先前忌憚老父,故不曾加害。待今夜過後,非但再無加害之心,內外皆當善待。”張讓笑道:“正因,此一時,彼一時也。”

“阿父之言,恕兒不能領會。”張奉言道:“隻求家中平安,阿父深居簡出,頤養天年。”

“老父身患絕症,我兒焉能不知。即便有華佗神藥,亦不過續命數載。今死不足惜。卻要將大將軍何進,一並除去。”張讓言道:“我本天家忠犬。即便老而無用,垂垂將死。也要將一眾家賊,儘皆咬死。”

“阿父何意?”張奉忙問。

“若無黃門,何須外戚。”張讓切齒言道。

宮門被破。何府死士,蜂擁而入。兵車往來,車上弓弩手,箭發如雨。一眾黃門子弟,躲閃不及,悉數斃命。餘下羽林、虎賁郎,退守宮室,護佑二宮太皇及少帝安危。

待何進兵車入宮。隨從高聲誦讀太後詔命。見師出有名,宮內守衛,紛紛棄械投降。黃門子弟呼喝同伴,且戰且走。驚慌失措,往來馳逐,不斷慘叫斃命。沿倒地屍身,兵車逆進。箭無虛發,射死一地。

種種慘狀,比阿閣兵亂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所幸,宮女先已避入內室。死者多是黃門。

永樂宮。

羽林層層守備,殿中董太皇正襟危坐,麵沉似水。

“董驃騎何在?”

永樂衛尉董承,甲胄在身,無從全禮。遂躬身答曰:“昨夜遣人傳語,見機行事。此時尚不見蹤影。”

“北軍越騎校尉、胡騎校尉,人在何處。”董太皇又問。

“北軍大營,並無動靜。”董承又答。

“何進矯詔,尚不足以調動北軍五校。然宮門已破,黃門膽小孱弱,必不能敵。眼看大勢既定,何進勝利在望。北軍五校,為求自保,必然倒戈。若撐不過今夜,吾門危矣。”不愧是董太後。宮廷權利大洗牌。先前勝負未分,五校素畏服內官,故行騎牆。如今“牆倒眾人推,破鼓萬人捶”。見十常侍大勢已去,必紛紛響應大將軍,入宮屠殺黃門。以求戰後論功行賞,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即便不能,亦求功過相抵,不被抄家問罪。

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。古往今來,無人能免。

董承咬牙道:“侄兒縱粉身碎骨,亦護太皇周全。”

“張讓、趙忠何在?”董太後再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