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5 百鳥朝凰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14 字 3個月前

() “關、張二校尉,領兵廝殺一日。此時皆已酣睡。士佩拱衛二崤城,不可擅動。當遣公明、幼平中一人前往。”荀攸答曰。

“陛下九五之尊,身係天下社稷。斷不可有失。二人同去。”賈詡當機立斷。

“函園內百姓障道,又當如何。”沮授憂心函園守備空虛,留有可乘之機。若有細作混入,乘機殺人縱火。函園危矣。

“士佩麾下人馬,一分為二。中軍司馬,獨領一軍,駐守園內。”賈詡又道:“此去城中救駕,無需一萬精兵。公明、幼平,各領帳下千人足以。餘眾皆交由麾下司馬統領,守護園中百姓。如此,當萬無一失。”

“如此,甚好。”荀攸欣然點頭。

須臾,徐晃、周泰,奉命上山。由右丞賈詡,備說詳情。臨行前,又賜錦囊三枚。暗中叮囑二人,若遇懸而未決,左右為難,不知進退時,則拆一錦囊觀之。

二人默記於心。這便隨安出西山門,繞行北郭。伺機潛入城去。

“彥明。”待二人下山,賈詡又道。

“在。”閻行抱拳近前。

“領繡衣吏,暗中相助。定要確保安此人,萬無一失。”賈詡語出驚人。為何不救陛下,反要保一黃門。

“敢問右丞,何故護一黃門。”閻行不解。

“此人,或是解一切謎題之關竅。”賈詡道破天機:“關乎我主大業。不可不察。”

“此人竟如此重要。”饒是三位謀主,亦未曾窺破。

賈詡號稱算無遺策。時過境遷,平羌連環計,終被世間高人,苦思得解。直令人歎為觀止。“無雙連環”名動天下。原來,世上竟有人,如此設謀,環環相扣,堪比未卜先知。

再深思。之所以郭嘉,被薊國謀主寄以厚望,正因其“鳳凰於飛”之計,乃“明隱連環”。頗有“青出於藍,而勝於藍”之勢。尤其賈詡本人,常與郭奉孝書信往來。二人所談,看似天高海闊,秋水長空。無所不涉,無所不包。非尋常人等,能解其意。二人亦師亦友。賈詡更視其為衣缽傳人。

薊王麒麟辨寶,慧眼識英。口出:“東孝西直。”於是乎,便是尚籍籍無名的門下西曹徐庶,亦廣為人知。心懷敬畏,以觀後效。

王上光融天下,明以照奸。從未走眼。想必,徐庶亦不例外。最近學壇又有琅琊諸葛兄弟,橫空出世。薊王微服私訪,聽二人博論眾(學)生。對左右國相言道:“常謂‘龍翔鳳翥(zhu)’。臥龍既出。聞雛鳳清音,亦不久遠矣。”

左右國相久隨劉備,尤其耿雍,頗多雅俗不羈。這便笑問道:“莫非主公當有十大謀主乎。”

劉備笑而不語。此問無需答。“東孝西直”早已破題。薊國謀主,豈無“孝直”之位。

言歸正傳。

閻行領命,攜麾下繡衣豪俠,尾隨下山。門下繡衣,乃是“吏”。薊國高俸養士,可想而知。裝備之精良,從不惜工本。洛陽號稱六九城。橫六豎九,周回三十裡餘。三千兵卒,捉襟見肘。唯有拒譙樓、角樓、馬麵等,固守。門下繡衣潛行城下,射出飛龍爪,分分鐘翻上城頭。斬關奪門,何其易耳。

閻行領眾人繞行城郭,尋機自津門翻入。

此時此刻。

南宮永樂宮。

宮內羽林衛,多已戰死。董承與心腹,仗劍退守軒下。堆同袍屍骸為障,堪堪守住永樂宮正殿入口。豢養逐鬼童子的偏殿,四麵火起,濃煙嗆目。先前永樂署(火)災。先帝命人重修。時董太後買通工匠,鑿密道,連通偏殿與正殿。童子及董太皇已先行轉移。並無大礙。然若坐視火起,延燒正殿。董太皇及一眾童子,亦難幸免。

董承心中焦急,可想而知。

身旁羽林郎接連中箭倒地。董承疾呼:“爾等欲行刺太皇乎!”

一眾死士,黑衣鬼麵。互相看過,又齊齊舉弓。一時箭如雨下。

價值不菲,水綠琉璃窗,接連洞穿,碎成一地。避入正殿內的一眾黃門、宮女,慘被射中,哀嚎斃命。

饒是蜷縮在案幾之下的中常侍封,亦不幸被射穿腳踝。哀嚎不休。暗箭循聲而至,圍攏在周遭的小黃門一哄而散。封接連中箭。雖未致命,卻也痛徹心扉。長居深宮,養尊處優。如何受過此等罪。

噗!

肩窩一痛。董承翻身落地。待胡亂抓起佩劍,左右遍生荊棘,已無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