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75 坐問因果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69 字 3個月前

() 便有女婢,引薊王前殿赴宴。

女眷自留在後殿,與諸母家宴。

聞薊王入殿,百官齊來拜見。待吉時已到,百官就位,太皇儀仗入殿。

薊王領群臣,恭祝太皇壽。儀軌皆如先前。先前,廢帝亦為太皇上壽。並設擊鞠相慶。豈料包藏禍心。阿閣兵亂,看台權貴猝不及防,死傷慘重。這才引無數風波。

終歸是孝心不誠。今時不同往日。薊王臨朝,心意赤誠。斷不會有失。正因如此,百官才敢輕車入城,祝上壽禮。城中金市,卻不受影響。車水馬龍,日進鬥金。步廣、永和二裡,外加三公府邸,亦人煙見密。滯留函園內的洛陽百姓,攜老扶幼,各自歸家,收拾殘局。除偶有浮屍自井中撈起,或無名屍骸現於荒丘,一切漸入正軌。

地下水體汙染嚴重。雨汙分流,勢在必行。薊王曾修殖貨裡地下水路。今置長天下權柄,遂命洛陽令司馬芳,以薊國營城術,修造洛陽。並傳命京兆尹劉陶,重造長安城。二令正依令行事。

自薊王婚典,百官列席,不過數日。又能與薊王同殿暢飲,何其幸也。百官先祝太皇,再敬薊王。

雖有盧植、王允等,為薊王代飲。然劉備亦不由微醺。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。竇太皇起身罷筵,薊王這才脫身。與百官辭彆,得程璜暗中授意,由二美婢扶入禦花園,侯台小憩。

“阿父意欲何為?”二美婢,乃程璜養女。如前所說,養女死士,共計三人。除去先帝食母程夫人外,還有二女。一女嫁前司徒劉,一女嫁前衛尉陽球。二人死後,被程璜暗中遷往彆處隱居辟禍,後入永安,護董太皇周全。

“薊王麒麟聖體,女兒當小心侍奉。殷勤備至,不可怠慢。”程璜露骨而笑。

二女心領神會:“喏。”

趁薊王酒醉,承歡左右。若能共度**,暗結珠胎,今生無憂矣。

二女心如鹿撞,合力攙扶劉備,徑直向侯台而去。

見左右無人,程璜這才收攏笑意,自往宮門,送彆三公九卿。

劉備本是微醺,並無大礙。豈料離席時,忽聞一縷異香,乃至昏昏沉沉,越顯宿醉。被身旁宮婢,一路攙扶入侯台殿中。

侯台高聳。先帝少時出宮遊玩,登此台俯瞰離宮美景。因抵近太倉,故被曹節等人誆騙:“天子不當登高,登高則百姓虛散。”自此後,靈帝再無登高之念。

二人扶薊王上榻。偷看豐神俊逸,不由暗舔雙唇。正欲寬衣解帶,忽聞頭頂一聲輕笑。

不及反應,隻覺天旋地轉。雙雙撲倒榻前。

便有一人,翩然落下。正是上元夫人。

時不我待。遂施瑤池仙術,引劉備入幻。先前,劉備之所以抗拒,乃因對西王母派,頗多警惕。今上元夫人,故另有準備。

燈光忽明忽暗,梵音忽遠忽近。劉備徐徐睜眼。陋室無華,猛然坐起。四壁空空,彆無它物。隻居中置一臥榻,前設矮幾。

“檀那,醒否?”聞聲抬頭,隻見一人打坐堂前,背影似曾相識。

劉備心中一動,脫口而出:“安師。”

那人徐徐回身。白眉垂肩,鷹目勾鼻,正是麻服老僧安世高。

劉備翻身下榻,肅然行禮:“劉備拜見大師。”

“檀那不必多禮。”安世高回以佛禮。

安世高,目光慈悲,照身劉備:“一彆數載,檀那執念已棄否?”

劉備笑道:“身居高位,不敢有一日之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