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30 海內狂徒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834 字 3個月前

“下臣,拜見後將軍。”劉平不卑不亢。

“某為守丞引薦。”薊王族兄大駕光臨,千載難逢之機,焉能錯過。董卓不由分說,執其手,引薦與會諸人。

皆是二千石高官。劉平依次見禮。麵色如常,表情自若。

見其頗多長者之風,袁紹等人,亦不敢托大,更不敢輕慢。薊王族兄,行走禁中。位卑而權重,莫過如此。

少頃,少府張儉出席。

類似高會,曆來為名士所喜。史稱孔融“好士,喜誘益後進(引導後輩)。及退閒職,賓客日盈其門。常歎曰:‘坐上客恒滿,尊中酒不空,吾無憂矣。’”兩漢好士之風,足見一斑。

《荀子·議兵篇》:“好士者強,不好士者弱;愛民者強,不愛民者弱。”便連荀子,亦不能免俗。

黨魁張儉,蜚聲海內。逢休沐,於館中置酒高會。能為座上賓,何其幸也。正臘假期,更是夜夜笙歌,通宵達旦。香飄十裡。引洛陽權貴,趨之若鶩。稱“平樂會”。與《平樂會盟》,一字之差。細品,頗有意味。

好事者,將黨魁酒會,與大漢與羅馬會盟,相提並論。可見在時人心中,黨人地位之崇高。

“(盧植)少與鄭玄俱事馬融”,“融外戚豪家,多列女倡歌舞於前。植侍講積年,未嘗轉眄(miàn 目不斜視),融以是敬之”。

“多列女倡歌舞於前”,乃士大夫情趣。便是黨魁,亦無例外。

吟詩作賦,擊節而歌。更有名士,舞劍助興。觥籌交錯,推杯換盞。故交新知,把酒言歡。

席間。敬酒、更衣,暗自結交。更有遊學名士,陰懷名刺,趁機送出不提。終歸各有目的。絕非隻來赴會,飲美酒一杯。

正因與會人等,彆有所求。故類似酒會,薊王少有出席。宴無好宴,亦是指此。

酒逢知己千杯少,話不投機半句多。

薊王陵,地宮耳室。

記室掾已將遊繳一日密報彙總:“守丞並左中郎將,赴平樂會。與董卓、袁紹等相識。更衣時,又與黨魁密語。”

“守丞必是‘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’。”賈詡言道:“何後自知衣帶密詔,乃為除何董二戚。心憂黨人加害,遂請守丞尋機麵見黨魁,暗說阿鬥身世。守丞,素與左中郎將交善,於是由其代為引薦。達成太後所托。”

記室掾答曰:“想來,便是如此。”

略作思量,賈詡遂言道:“當細觀之,切莫驚動各方。”

“喏。”

“隴右可有書信傳來。”賈詡又問。

“並無書信。”記室掾又答。

“四海館長左慈,似有所隱瞞。”略作思量,賈詡又道:“且六百裡去信張魯,詢問入雲台山前後詳情。事無巨細,不可疏漏。”

“隴右之事,多由慧妃掌管。中丞代主行事,似有僭越之嫌。”記室掾諫道:“今,慧妃便在船宮,何不先上稟主公,再依令行事不遲。”

“襄楷入蜀,劉惇上洛。兩代平原方士,乃‘三方勢力’,圖謀不軌,所求乃大。茲事體大,然四海館長,隻言片語,且又語焉不詳。居心何在,不可不防。”賈詡言道。

記室掾會其意:“中丞憂心,四海館,亦牽扯其中。如,右國令舊事。”

“然也。”賈詡眼中精光一閃:“化外方士,海內狂徒。‘喜怒無處,言談日易’。行事隨心所欲,每每出人意表。斷不可,以常理度(duó)之。”

“遵命。”記室掾躬身領命。

西園長樂宮,長秋殿。

“下臣,拜見太後。”守丞劉平,簾前行禮。

“守丞免禮,賜座。”何後隔簾相應。

“謝太後。”劉平再拜入座。

“如何?”何後遂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