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60 遠見卓識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296 字 3個月前

,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!

“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”。

劉平身前之事,身後之名,不出數代,皆歸塵土。然若知真相,老族長如何能苟活。少年時,老族長行事,並無偏頗。對宗族及劉備,皆照顧有加。

將心比心,隻需能令其頤養天年,劉平如何,實不足為慮。

母親如此想。三墩當,亦如此想。

知孤孫劉平,乃替主而死。如老族長所言,死得其所。心中亦算是有所慰藉。

畢竟,樓桑劉氏,乃是曆代背負“複爵大業”的宗族。比起史上先主,顛沛流離,宗族離散。今時今日之薊王劉備,足可稱道。

二位國相,為三墩設計的王爵之路,亦遠比官宦之路,更符合劉備特質。

先複爵,再進爵,進而並土封王。經營一塊擁有穩定收益的領地,才是成就今時今日,薊王一切之前提。

大漢“非功不侯,非劉不王”。左右人生的兩大桎梏,對劉備而言,皆是重大利好。

何為遠見卓識。窺一斑而知全豹。左右國相,十載之前,為薊王所設長遠謀劃。到如今,以而立之年,執宰大漢一藩。足可令天下信服。

如何揚長避短,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。便是所謂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。

薊國周遭,多上古大澤。旁人畏水患如虎,避恐不及。唯有三墩,大興圩田。並首創《圩田製》,輔以二十等爵,令薊國一日千裡。究其原因,一片白地,無人定居。萬丈高樓平地起。劉三墩說一不二。自也全無兩漢四百年,沉屙無救,積重難返。

三墩應運而生,呱呱墜地為大漢宗親,據有“天時”。十裡樓桑,周遭一片未及開發的豐鎬之地,所謂“地利”。宗族同心,家臣齊力,流民來投,包羅萬種,乃稱“人和”。

丞相隆中對曰,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占其一,可三足鼎立。如今三墩聚齊天地人,曠古爍今。能令其稍稍挫折,唯“劇情殺”耳。

此,亦是與生俱來之劣勢使然。

一身二主,利弊各半。令三墩有先見之明,亦露妖異之相。試想,若非熟知史上劉先主過往,心懷錯失太史子義之憾。焉能聽聞孤兒寡母來投,竟大喜忘形,倒履相迎。

反常則妖。

料想,當三墩飛撲出門,倒履相迎時。襄楷必睜大火眼金睛,於人群中窺探。

後,劉備又與蘇雙,同乘一馬,急追趙雲。襄楷故意錯指,並非心懷不軌。乃是以方士之術,為三墩除禍免災。

言下之意。“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”。

一言蔽之,總有高人。

不受時代所限。

天光大亮,百業始興。

盧司空車駕,將出函園東山門。便有騎士縱馬近前:“稟司空,我等奉驃騎將軍命,護送司空上朝。”

二戚相爭,無所不用其極。

為結好百官,亦為耀武揚威。凡三公九卿,朝中要員,每次早朝,二戚必出精騎,沿途護送。不敢擅入薊王函陵,於是默契共生,皆列隊山門外。互不相讓。

凡有高官車駕出園,便一擁而上。名為護駕,實則搶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