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62 物我兩忘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17 字 3個月前

胡姬酒肆,乃薊王產業。肆中有覆道,可直通輔漢大將軍府後院。無人敢越雷池一步。董卓等,在此聚會,自能廣避耳目。尤其薊王暫歸,二戚相爭。胡姬酒肆,藏身鬨市。便是二戚,亦不敢冒犯。

與馬市一牆之隔,乃輔漢幕府之所在。

曆經擴建,左右毗鄰豪商,皆搬入函園。豪擲千金,購買露台懸樓時,幕府中丞賈詡,遂將殖貨裡左右豪商宅邸,等價置換。辟為幕府署寺所在地。左右幕丞,皆有各自署寺。分立諸曹,理所轄政事。

繼漠北都護府後,嶺南都護府,如期而至。由輔南將軍,薊王二弟關羽,領銜都護。於南醴港,暫立都護府。一眾屬吏,皆由門下東曹郭嘉,負責招募。

二位國相,代主請命。求將水衡都尉,劃歸輔漢幕府所轄。

竇太皇力排眾議,欣然允之。事關薊王,二戚豈敢阻攔。水衡都尉府,遂由幕府中丞賈詡直轄。

東瀛都護府,亦開始籌備。由門下西曹徐庶,領銜。東孝西直,漸為人所知。徐庶乃水鏡先生,司馬徽高徒。少時任俠,常為人抱不平。後棄刀戟,疏巾單衣,折節學問。曾隨薊王北上,行軍布陣,皆有心得。年少智長。見其執掌西曹,得心應手。恰逢用人之際,故二位國相,舉兼大任。領銜東瀛都護府事宜。

東瀛,便是指瀛洲。乃傳說中,仙山所在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渤海之東,不知幾億萬裡……其中有五山焉,一曰‘岱輿’,二曰‘員嶠’,三曰‘方壺’,四曰‘瀛洲’,五曰‘蓬萊’……所居之人,皆仙聖之種。”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亦載:“齊人徐市等上書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蓬萊、方丈、瀛洲,僊(仙)人居之。”

然,究竟位於何方。眾說紛紜。薊王索性將倭島取名瀛洲。以代“倭”字。

徐庶親赴瀛洲。立東瀛都護府於,築紫島邪馬台地,博多港城。東瀛列島,築紫島收歸王化。薊王和親那美女王。生台與公主。先前隸屬於邪馬台國的諸多小國紛紛歸附。築紫島持續漢化。

博多港城,更是首屈一指,乃島上第一雄城。

三韓半島,乃至冰原毛人,亦慕名而來。話說,冰原毛人,身強體健,能耐極寒。其文明,尚處於部落早期時代。程度幾乎沒有。最初,乃由高車六氏充作回禮,贈予薊王。據說乃是一支來自北海徼外,冰原深處的原始部族。

薊王命其駐守北海離宮。數年向化,成效斐然。留守部族,遂以“北宮”為姓,融入薊國序列。

不想穿越大漠,往來薊國。隻需東行至海,經由北烏稽港,揚帆出海,繞行半島,直抵泉州。亦不過十餘日。著實方便。

直通蒼海郡之濱海道,年年修繕,暢通無阻。不喜海上風浪,乘車亦不過十餘日,便可抵(臨)渝關。入關後,皆是通州大道。薊國舟船之利,無需多言。便是車馬之利,亦冠絕大漢。水陸並進,無往不利。

地熱及石炭,取代薪炭,成為采暖季薊人必備。薊王雖從未禁止漁獵。封山育林,禁海休漁。已成慣例。

薊國有三田。稻田、鹽田、海田。竹籠網箱,載以竹筏氣囊。浮於渤海灣區。遊弋在鹽田之外。網格縱橫如棋盤,蔚為壯觀。收獲亦稱可觀。便是禁漁期,亦有足量魚鮮上市。

薊國青鹽,產量巨大。乃時下最廣泛的防腐劑。隻需鹽漬,便是頂梁巨木,亦不易生蟲。薊國名產,多出醃製品。足見一斑。

薊國千裡國土,聚攏千萬國民。四方人物彙聚,八方特產齊來。取長補短,各有精進。再得將作寺,分門彆類,固化流程。各式名產,製作工藝,越發先進。

大漢一藩,一國濟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