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2 席珍待聘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01 字 3個月前

目視墉宮玉女王子登離去,當昔不解:“敢問慧妃,夫君因其所害,既往不咎已是善待,為何反贈一億資財?”

慧妃眸生異彩:“稍安勿躁,不時當見分曉。”

當素似有所悟:“慧妃此舉,非為罰銅抵罪,乃為傳語王母。”

釋比翟薑言道:“慧妃所誦,乃出司馬相如《大人賦》,又稱《大人之頌》。以‘大人’,喻天子,賦中‘大人’遨遊天庭,與‘真人’周旋,以群仙為侍從,過訪堯舜並西王母。乘風淩虛,長生不死,逍遙自在。乃是迎合武帝好神仙,求長生而作。文字糜麗。前漢時廣為流傳。”

“正是。”慧妃歎道:“奈何武帝終其一生,耗費無度,求仙無果。後下《罪己詔》,慨歎:‘向時愚惑,為方士所欺。天下豈有仙人,儘妖妄耳!’。”

“奈何求神問仙,風行兩漢。無人免俗。”當素歎道。

殿中雲霞美人,多出仙門。同侍薊王,自無需介懷。當昔遂問:“神仙之術,當真能長生不老乎?”

“未可知也。”翟薑搖頭。就西獂釋比一族而言,並無長生不死之人。

慧妃忽笑:“西距昆侖,幾日之遙?”

“昆侖墉宮,高居承淵山。乃昆侖北戶。來回許十數日,乃至月餘。登山路徑,稱‘昆侖秘徑’。唯西王母派知曉,旁人皆進出無門。”翟薑答曰。

“通天之路,豈有易哉。”慧妃似有感而發。

大震關並大散關,扼守關中。既是雄關,又是雄城。稱“通都關邑”。大震關,多為羌人聚居,大散關,則多氐人聚落。自輔漢幕府,領護流徙羌氐諸胡以來。牢城不斷擴建。藏於深山密林之古羌、古氐,散布河穀之月氏彆種,亦紛紛出山。遷入牢城,落籍編戶。

甚至巴蜀交界,漢中各地,亦有零散部族,不斷北上來投。隴右一地(幕府加涼州),去年上計,已破八百萬口,百餘萬戶。漢人約占一成。多分布於河西走廊沿線,遠至河西四郡。餘下河湟兩岸,冰原上下,皆為羌氐諸胡,世代所居。薊國營城術,薊人圩田法。諸如此類,大行其道。城內城外,漸與薊國比同。

尤其和合之風盛行。羌氐諸胡,以嫁入漢家為傲。漢家兒郎,亦多娶胡妻。究竟是胡化,還是漢化。國中曾有爭論。乃至太學壇專開博論。莘莘學子,暢所欲言,各抒己見。

雙方引經據典,唇槍舌劍。數次對壘,皆勢均力敵,不分勝負。

驚動時在洛陽京畿之薊王劉備。薊王遂出王命。並棄“漢胡二化”,隻稱“向化”。薊國此後,毋再提“胡化”或“漢化”,皆稱“向化”。

爭論乃止。

正潛心編撰《薊國百科全書》之上庠令鄭玄,於百忙中言道:將薊國上邦風貌,放之四海,令五胡四夷皆心向往之,便是王上所言“向化”也。

鄭玄乃天下儒宗。親為王命注解,自無差池。

正因如此。故國人遠遊,多自稱“薊人”。

聞者皆肅然起敬:原是大漢一藩。

自開江表十港。萬邦風物,紛至遝來。各種果蔬魚鮮,海外奇珍,源源不斷,運抵泉州港。薊國名產,亦隨之馳名海外。為天下所知。

紫淵王子館開館時,薊王親筆贈言:“讀萬卷書,行萬裡路。治兵習武,取禽祭廟。”

四少師之蔡邕,注解道: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;乘風萬裡,並土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