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5 千家萬戶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04 字 3個月前

() 午宴畢。百官離席,前往偏殿,洗漱更衣。待回座,殘羹冷炙,已悉數撤去。食案換成承案(無腿)。案上置茶壺、杯盞、方格食盒一套。茶壺下置炭爐,壺中水已溫。方格中,排列茶葉、乾花、果脯及青鹽、蜂蜜。各憑所需。

水煮香茗,茶香四溢。

提神潤肺,止渴生津。

待撤去承案,宮人提琉璃香爐,薰染宮廷內外,驅走茶飯餘味。百官遂各就各位,重啟朝議。

“咣——”中書令趙娥,持槌敲鑼。

鑼響提神,功效如說書人手中醒木。

銅鑼,時下稱“銅盤”。“銅拔,亦謂之銅盤,出西戌及南蠻”。“南蠻國,大者圓數尺”。圓數尺之“銅盤”,便是銅鑼。乃用“響銅”鑄造。所謂響銅,指由銅、鉛、錫,按一定比例混合煉成。可發出悅耳之聲,古時多用來鑄鐘。“凡鑄鐘,高者銅質,下者鐵質。今北極朝鐘,則純用響銅。”後世不再拘泥,常被製成各式樂器,稱”響器”或”響銅器”。

鑼聲散儘。

右相耿雍起身奏報:“稟主公,今國中二十七縣,支渠四通,港津珠聯(串聯)。航路輻輳,船戶眾多。且在渤海灣區,各有一頃海田。年後各縣明庭,皆有上疏。問詢,船戶如何配民爵。”薊國民爵,一視同仁,向全體國民開放。隻需滿足一定條件,如納稅、應募,捉賊、拿贓,消息、情報等,於國有利,皆可積功進爵。主要還是賦稅並徭役。

“海田不似稻田,更不比鹽田。”劉備深知近海養殖之利弊:“豐年多產,一本萬利。然若遇風大浪急,魚死網破。一季辛勞,片鱗無收。故船戶升爵,海田並非關竅所在。”

“敢問主公,關竅何在?”正因不好計算,各縣才紛紛上疏。

“運力。”薊王脫口而出。

“敢問主公,何為運力?”右相奏問。百官交頭接耳,皆似是而非。

“運力又稱載力。便是運輸裝載之能力。”薊王解釋道。

右相心領神會:“主公之意,乃主計所載輜重人員。列為升爵之需。”

“然也。”薊王輕輕頷首:“船戶非漁戶。逐水而居,靠往來僦船為業。‘一車載二十五斛(石),與僦一裡一錢’。國中船戶,家船最少亦載千石。四十倍於車運。然僦一裡亦隻需一錢。此去洛陽,三千裡水路,得錢三千。交稅幾何?”

“百取一。”都船令李永,起身奏報。

“若僦船南下海外荒洲,交稅幾何?”劉備又問。

“千取五。”李永如數家珍:“河運千取十,海運千取五。”

“一年之中,往來江海。僦船所載輜重人員之和,便是運力。”

“妙哉。”門下祭酒司馬徽撫掌笑道:“主公此舉,乃為大興水運也。”

百官亦紛紛領會。船戶升爵,與運力息息相關。為增加運力,必多僦船出海。如此自能大興水運。

薊王又道:“觀天閣,掌天文氣象。若風大浪急,不宜出海,各港當下禁海令。切莫令船戶輕身涉險。”

“遵命。”都水令再拜。

“農戶、匠戶、軍戶、士戶(就讀於太學壇之太學生家門)、商戶、醫戶、樂戶、鹽戶、漁戶、船戶等,千家萬戶,皆為編戶齊民,當一視同仁,不可偏私。”薊王居高下看,環視百官:“隻需為爵民。自可享,應得之便利。斷不可因人而異,區彆對待。若違此命,嚴懲不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