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0 多子饒妻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639 字 3個月前

“何以見得?”魯琪拉久居漢土,耳濡目染,漢風深邃。

“子曰:‘禮之用,和為貴,先王之道,斯為美。’”阿奇麗婭亦不逞多讓:“‘王之道,和為貴’。漢廷興羈縻和親,乃四百年戍邊國策。薊王漢室宗親,有高祖之風。和親之策,所向披靡。正如先前所言,隻需和親皇後,薊王當可立足羅馬邊牆(邊境)。然若再和親沿途諸國公主,薊王可保漫長行軍線,安然無虞。甚至攜大漢天威,許以絲路巨利,組建征西聯盟。各國心甘情願,出錢出力出糧出兵,助薊王西征。”

“賽裡斯人,多子饒妻。本以為乃取禍之道。豈料薊王應運而生,麒麟霸體。能禦數女。從未間斷。”魯琪拉一聲歎息:“又以為傳言終不可信。不過笑譚耳。豈料二十餘歲,便有三百子嗣。若非日日不綴,焉能珠胎暗結。螽斯衍慶,綿延不絕。”

“待子女長成,皆食一城之邑。封君翁主(諸侯王女位號),人人得其份。且所聘妃嬪,多出貞婦烈女。言行得體,舉止有儀。和睦門風,有目共睹。”阿奇麗婭喃喃道:“愛恨分明,快意恩仇。世間奇男女,莫過於此。”

“‘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’。”英妮娜向來言簡意賅。

“傳聞,少年時,薊王與好友,同遊安平。路遇牽招賣馬,一金知人心。遂成佳話。”阿奇麗婭言道:“時人皆知,薊王少時便有識人之明。”

魯琪拉心領神會:“所以,世道未變,然薊王卻能自行擇選。‘一金知人心’,便是世道人心中,赤誠如金者。”

“皇後明見。”英妮娜輕聲一笑。

笑中深意,魯琪拉焉能不知:“傳聞,少時薊王首創果凍奇物。為名士所喜,稱‘果仙凍’。後竟成鑒彆真名士之必備。能吃一口果仙凍,方為真名士。”

深看英妮娜一眼,魯琪拉又道:“若以此處論,天下赤子烈女,自當齊投薊王門下。如若不然,便不足以稱之。”

英妮娜,眸生異彩,笑而不語。

“三人成虎,人言可畏。”魯琪拉慨歎:“如同絲路沿線,皆投奔大漢。”

“人皆向好,民皆向善。”英妮娜言儘於此。

“國書大漢天子,遊曆河北。”魯琪拉當機立斷。

“遵命。”阿奇麗婭又想起了與亞馬遜女王的約定。

羅馬國書,由大鴻臚麵呈少帝,無需經尚書台。

少帝看後,欣然歎道:“大秦皇後,去尋薊王矣。”

“臣,恭喜陛下。”司隸校尉董卓,先聲奪人。

“何喜之有?”少帝猶未回神。

“聞薊王萬裡敕令。調回戲、李二謀主。今大秦帝後,聞訊北上。必與此相乾。”董卓卻有見識。

略作思量,少帝心領神會:“六大謀主齊聚。薊王必有所謀。”

“陛下明見。”董卓洋洋得意。

“京師可有傳聞。”少帝居高下問。

盧司空答曰:“傳聞,薊王或親赴南越平亂。”

“可是山越之亂?”少帝亦有耳聞。

“林邑國數寇日南。先前又屢阻夷王,北上和親。劫掠往來商賈,殺害大漢吏民。為禍日久。”盧司空言道:“為辟土開疆,拱衛三南。薊王或親征林邑。”

“傳聞‘林邑有金山,金汁流出於浦’。”少帝言道:“不知然否。”

“然也。”盧司空答曰:“本是大漢象林縣,卻為賊所占。國中無田,故常有侵占日南之心。”

少帝欣然點頭:“薊國樓船,堅船利炮,鐵壁鏵嘴。想必,當一戰而勝之。”若薊王南下,少帝自可安心朝政。待穩坐江山,再四麵合圍,剿滅關東群賊。

心念至此,這便問道:“太傅、太仆一行,今在何處?”

“已入臨淄。”太尉曹嵩起身答曰:“此時,或已與青州刺史相見。”

“甚好。”少帝言道:“太傅、太仆一行,茲事體大。若能聯絡青、徐、荊、揚四州,四麵合圍,討伐關東逆亂。何愁天下不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