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5 蔣乾遺書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518 字 3個月前

元旦快樂。

------------

南宮,雲台殿,二十八功臣閣。

畫像微有風動。暗門無聲開啟。少頃,記室掾蔣乾,輕輕挑開卷軸,閃身而出。環視殿中大漢名臣,眾目睽睽,栩栩如生。蔣乾肅容行禮,口中念念有詞。

便是身後兩名遊繳,亦各自戒備,捉刀行禮。大漢名臣,自當禮遇。

待躡手躡腳,下一層大殿。殿內小黃門聞聲抬頭,眼眶儘起白瞳。與先前蟾宮折桂館內小黃門一樣,皆天生目盲。傳聞自桓帝時便如此。顯然是有意為之。

所謂“過目難忘”。桓帝時常進出功臣閣,前往馬市與安氏私會。苟且之事,豈能為黃門所見。如此一來,內中小黃門,除非練就仙家“聞聲辨物”之術。否則又豈能知,進出高閣者,究竟是何許人也。

正因悉知內情。故示意二遊繳屏氣凝神,萬勿輕動。待徐徐環視大殿,蔣乾這便旁若無人,走到一名小黃門身前站定。四目相對。而後跪坐身前,輕輕翻開小黃門掌心,用指尖寫下一行文字。

須臾,小黃門自行起身,向殿外走去。此人乃殿中唯一“耳目”。蔣乾亦先行知曉。

少頃,另有健全小黃門入殿。目視蔣乾,不慌不忙:“你是何人?”

“薊王門下主記,奉命而來。”蔣乾答曰。

小黃門一聲輕歎:“奴婢便是甘陵吳伉。”

“聞足下‘博達奉公’且‘善為風角(謂候四方四隅之風,以占吉凶也)’。”蔣乾言道:“今日一見,名不虛傳。”單從這聲歎息,蔣乾便知,吳伉已會其意。

“聞九江名士,才辯見稱,獨步江淮,莫與為對。果然名下無虛士。”吳伉亦知蔣乾之名。

“元亨利貞。”蔣乾口吐上句讖言。

“亢龍有悔。”吳伉續接下句。一上一下,正如竇太皇所言。

“主記稍待。”吳伉不疑有他,自去取遺詔。

少頃折返。將一書囊,雙手奉上:“詔書在此。”

蔣乾雙手接過。取書一觀,頓時心安:“告辭。”

“不送。”吳伉長揖及地。

蔣乾再登閣樓,入暗門自去。

待殿內盲眾,目不斜視,各自坐定。吳伉亦徐徐起身。仰望閣樓,眼中憂色一閃而逝:“主記此去,恐難如願。”

蔣乾原路返回。經由覆道,入輔漢大將軍府。

又入密室,與董太皇相見。

“如何?”董太皇輾轉反側,一夜未眠。事關身家性命,一門老小。如何能不提心吊膽。

蔣乾將書囊取出:“幸不辱命。”

董太皇大喜接過,取書視之,美眸驟亮:“果然廢長立幼!”

“事已至此。”蔣乾問道:“為今之計,該當如何。”

董太皇早有計較:“當快馬呈於薊王當麵。先帝臨終之際,連下二詔。朕,竊以為。先帝之意,乃行‘兄終弟及,父死子繼’之綱常人倫。故,合肥侯被黜後,非皇長子繼位。當由皇次子繼位。薊王乃托孤重臣,理應撥亂反正,重振朝綱。”

“啟稟太皇。”待董太皇一氣嗬成,直抒胸臆。蔣乾麵露愧色:“此事恐難如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