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8 四麵楚歌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79 字 3個月前

不料盧司空,竟已窺破賈詡所設連環計。

蔣乾暗自驚駭,一時竟無言以對。

盧司空言道:“薊王平定隴右時,從事中郎毛玠,疏獻三策:‘奉天子以令不臣’、‘修耕植’、‘蓄軍資’(注)。料想,賈文和所謀,便是‘奉天子以令不臣’。”

“司空明見。”蔣乾這才醒悟。凡薊國政事,盧司空皆了如指掌。

“若此計成。洛陽、南陽、臨鄉,三朝鼎立。太皇垂簾,薊王輔政。先得大河以北,幽冀並涼四州之地。外加江表十港,四方都護。四麵楚歌之勢成矣。”盧司空歎道:“再得江左並荊揚。天下可定。”

“司空見微知著,謀劃江山。下臣,遠不及也。”蔣乾拜服。

“何時北上。”盧司空不置可否。

“若無意外,十日之內,當見分曉。”蔣乾答曰。

“竇太皇是否同行。”盧司空又問。

“自當同行。”蔣乾答曰。

“太後處,又當如何。”

“太後乃陛下生母,斷不會有失。”言下之意,何後並未裹挾其中。

“三宮各得其所,正如三日並天。”盧司空言儘於此。

蔣乾遂起身告辭。

“先帝前後二詔,自取其禍也。”徒剩盧司空,暗自歎息。

話說,盧司空三子,長子、次子早已出仕薊國,皆為一城之令。幼子去年亦入薊王子館,伴讀嫡長子劉封。假以時日,必成儲君之心腹重臣。

薊王如此安排,足見師徒情深。亦可佐證,盧司空自不是外人。蔣乾知無不言,言無不儘。當是“奉命行事”。

賈文和“平羌連環計”,早為天下所知。薊國首席謀主,號稱算無遺策。盧司空自然知曉。故知微見著。窺見時局微妙,遂喚蔣乾相問。果不其然,正是賈文和布局。

上巳節後,薊王靈台受創,昏睡不醒。猛虎遠遁,猢猻橫行。先是合肥侯南陽自立。而後少帝趁機奪權。短短三月,時局風雲突變。於是,賈文和將計就計。效仿兩漢之交,造三日並天之勢。

隻需董太皇攜王美人貴子,並《起居遺詔》北上薊國。則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之勢成矣。

薊王便可名正言順,取幽、冀、並、涼,四州之地。將半壁江山,劃歸治下。坐等……官渡之戰?

“不可。”得知洛陽密報,問清前後諸情,薊王這便斷然搖頭。

大殿之內,唯幕府並封國,二千石以上重臣與會。

“請主公明示。”賈詡起身奏問。

“若奉《起居遺詔》,立貴子為帝。則大河上下,關中內外,三朝並立。如此,既宰割天下,又分割人心。自始皇帝一統天下,楚漢相爭,前後兩漢四百年,華夏不分彼此,皆為漢人。何其不易也。若三朝鼎立,各自為政。朝廷勢弱,地方恃強淩弱。宗王割據,群雄並起。待人心不古,天下無人思漢。重整江山,難上加難。”薊王深謀遠慮:“天下共主,豈能一而再,再而三。如同兒戲一般。”

“少帝奪權,手握洛陽兵馬。二戚束手待斃,董太皇岌岌可危。若不北上辟禍,唯有南下宛城。”幕府左丞荀攸,起身奏對:“合肥侯亦有子嗣。後繼有人,焉能容王美人貴子,鵲巢鳩占。恐不及長成,便突遭不測。”

“存續先帝骨血,義不容辭。”劉備言道:“然,斷不可混為一談。”

“若董太皇北上來投,該當如何。”沮授奏問。

“自當護太皇周全。”薊王已有定計:“君命不可違。若強以《起居遺詔》示之,唯有奉詔行事。然家國天下,尊卑有序。斷不可在薊國稱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