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55 鬥戰決勝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49 字 3個月前

,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!

“然也。”應劭答曰:“夷俗:得人頭,斫去腦,駁其麵肉,留置骨,編齒作繩,製成假麵,戰時佩戴,如有神助。猴頭類人頭也。不食人頭,故喜猴頭。”

“蠻夷皆有類似習俗。”薊王言道:“取整張犀皮製甲,亦自詡如有神助。”

“主公明見。”應劭又道:“山夷入港互市,期間欲殺猴取腦。見獼猴驚怖,叫聲淒慘,便有漢人船夫出言相勸。遂生爭端,引雙方撕鬥。山夷敗退,後攜眾下山報複,又被守衛亂箭射回。如此反複,山夷多有死傷,結成血仇。”

“漢人不食猴頭。故心生不忍。然對山夷而言,猢猻猶如豬狗。殺猴熬羹,習以為常。”郭嘉言道:“料想,下山互市山夷中,必有王者。”

“乃山夷王子。”應劭肅容下拜:“東掾,果然足智。”

薊王遂問:“為今之計,該當如何。”

“解仇不難。”郭嘉答曰:“明庭先前言道:‘山夷戰得頭,著首還中庭,建一大材,高十餘丈,以所得頭差次掛之,曆年不下,彰示其功’。”

“然也。”應劭欣然點頭。

郭嘉笑言:“懸首中庭,明示於眾;曆年不下,彰示其功。乃勇者也。換言之,山夷亦重豪勇之輩。如此,隻需於港口鬨市,建一高台,命軍中健勇守之。言,凡有山夷得勝,漢人自當賠禮認錯。”

應劭笑問:“若無人能勝,又當如何?”

郭嘉言道:“無人能勝,乃天意如此。天命不可違。山夷當俯首稱臣,不得再犯。”

戲誌才讚道:“此計甚妙。料想,山夷必傾巢而出,奮勇來戰。高台之上,眾目之下。一招一式,高下立判。”

郭嘉又道:“若主公命宮姬出戰。則事半而功倍。”

薊王心領神會。從應劭之言不難看出。此時夷洲野人,尚還處在原始社會母係氏族公社階段。其“各號為王,分劃地民,各自彆異”。足見山夷並無統一組織,更無國家概念。乃是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,從事生產、生活。婚姻上乃是母係製的從妻居,“對偶婚製(注)”。生產力十分低下。雖有銅鐵,卻不知利用,冶鐵、鍛造等,先進技藝,幾乎為零。仍使用磨製石器並骨角為工具和武器。喜食醃魚,會釀酒。有鑿齒、獵頭、穿耳等原始部落習俗。

傳聞,某些習俗在現代仍有留存。

作為大漢一藩。守護初火的帝國諸侯王。焚儘莽荒,薪儘火傳。薊王劉備責無旁貸,舍我其誰。

話說,與後世相比。時下蠻夷,茹毛飲血,餐風露宿。鬼神辟易,百病不生。體魄之強橫,足可生裂虎豹。後世漢人,嬌生慣養,溫室成長,與世隔絕,不染風霜。一日三餐,皆出自農場、牧場、養殖場。野生已不宜再食用,切記。食生,亦需戒除。

少時三墩,被三叔捏鼻灌入珍物無數,竟悉數吸收,八尺身長,昂然丈夫。懸鐘後顧,一角戴肉。足見時人體魄之強悍。

山中密林。遙見巨艦千帆,列隊港前。山夷交頭接耳,皆露懼色。薊王赫赫威名,四海之內,皆有耳聞。以為累日騷擾,港口不厭其煩。港長遂快船通稟,引來橫海艦隊。不敢露麵,各自偃旗息鼓,原路回山不提。

翌日。忽見港口鬨市,立一高台。台上旌旗招展,鼓樂喧天。

不多時,台下已聚人無數。

問過方知,此乃“演武台”,行鬥戰決勝。台上女武士,乃薊王宮姬。隻需山夷能戰而勝之,則當有求必應。無所不允。

薊王言出必行。從未食言。眾人焉能不信。

話說,薊王身側有三百大秦禦姬。各個能征善戰,貌美如花。為薊王誕下三百子嗣。聞名遐邇。得封函園宮姬,守薊王陵。話說,能與薊王親密無間,交頸而眠,足見情深意切。

薊王命宮姬守擂,亦足見慎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