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95 十麵埋伏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439 字 3個月前

馬賊之所以難除。正因萬裡長城,橫貫東西。除去西域及幽並,仍有一萬餘裡,橫穿大漠。

漢時長城,多為武帝時修築。共分四段。

武帝元朔二年(前127年),車騎將軍衛青“出雲中以西至隴西,擊胡之樓煩、白羊王於河南,得胡首虜數千,牛羊百餘萬。於是漢遂取河南地,築朔方,複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,因河為固”。乃漢長城第一段。

元狩二年(前121年),收複河西走廊,“漢始築令居以西,初置酒泉郡,以通西北國。”即修築由今甘肅永登至酒泉的河西長城。為漢長城第二段。

元鼎六年(前111年)至元封元年(前110年),續修由酒泉至玉門關段長城,是漢長城第三段。

太初元年(前104年)至天漢元年(前100年)間,又築自玉門關至今新疆羅布泊段長城,遂成漢長城第四段。

至此。經二十餘載不斷修築,終成一條東起遼東,西至西域,全長兩萬餘裡的漢長城。

其河西走廊段,意義最為重大。帝國自河西長城沿線,修築烽燧亭障,重要關隘還置軍駐守,確保“絲路咽喉”之通暢。

兩漢之交,天下大亂。長城年久失修,又無駐軍,胡人南下,乃至多處殘破。

少時,劉備率軍出塞,奇襲鮮卑王庭。隱蔽於荒山野嶺中的盧龍塞,便是被廢棄的漢長城要塞之一。
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

馬賊在萬裡長城沿線,縱橫馳騁,左衝右突。且相助遮掩,默契共生。便有少量官兵駐守,亦追之不及。更何況,馬賊必出雜胡。許多更出自牧民之家。捉刀上馬便是賊,滾鞍下馬遂為民。事後亦無從分辨。

正因戰線長達萬裡。故薊王聯合沿線諸部,定下十麵埋伏之計。

換言之。除薊王外,普天之下,亦無人能剿滅長城馬賊。

各部與薊國,相互依存。可謂“同生共死”。大肆販入稻穀、鐵器、機關及青儲飼料。出售皮毛、湩酪、牛馬,諸如此類。各部廣種苜蓿,變遊牧為農牧。各自修建王城,城內用度,與薊國如出一轍。尤其水淋水洗水暖,亦大利機關。牛牢馬邑,廄中內置皮革暖帳。便是數九寒冬,亦無牲畜凍斃。取暖已棄牛糞,改用西沃石炭。

重重利好,助推定居胡人,日漸向化。終歸是,饑寒起盜心。

借地利之便。漠北六氏高車,沒鹿回部,亦遣使北海冬宮,漠北都護府。求同出兵討賊。將兵長史竇賓,六百裡傳報薊國。薊王欣然應允。

各部調集兵馬,亦有定數。一千及五千不等。即便如此,亦湊足十萬大軍。

試想高車十四部,各出一千兵馬,便是萬四之數。高車十二姓,各出三千,湊足五萬。另有三郡烏桓、四郡亡胡、南匈奴、沒鹿回、六氏高車,皆不甘人後。其壯闊,可想而知。

猛虎搏兔,牛刀宰雞。莫過如此。

薊王起家,便是胡騎校尉。北人心向往之,乃情理之中。

更加鮮卑王杖,早已化成赤鹿焰角徽。薊王號“大單於”,北人皆知。赤鹿焰角旗下,猛士雲集。

洛陽天使尚未抵達。薊王檄文已傳至京師。

剛複象林,又討胡賊。

函園商賈聞之,無不拍手稱快。

先帝賜加黃鉞。攻無道而伐不義,福莫大焉。

“又是十萬。”玉堂殿內,細看薊王上表,少帝暗自驚心。

脫口而出,又急忙遮掩:“先前南征林邑,亦是十萬兵馬。”

“陛下明見。”無外人在場,史夫人陪同再側:“五萬犀甲勇士,五萬倭島蛇兵。”

“此番十萬大軍,是何所出?”少帝又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