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12 北國之春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038 字 3個月前

立春後,薊國農人,始整修農具。隆冬時節,北國冰凍三尺,萬裡皆白。早春日暖,冰蓋悄然融化。縱橫阡陌,最先露出。分割田塊內冰蓋,隨之日益消融。

千裡稻田,得冰雪融水,潛移默化,不斷滋潤。再得一夜春風,碧波蕩漾。水麵皆開。

春江水暖鴨先知。

待水鳥重來。稻作伊始。

各級官吏,周而複始,早成宿吏。何須薊王出麵。

華夏農耕立國。每年入春,皆要行隆重典禮。上古時,孟春正月,春耕之前,天子率諸侯親耕。皇帝自扶犁耕種,稱“天子籍田”。

至漢時,典禮尤其隆重。皇帝先以“太牢”祭祀社稷。再領百官公卿耕田。故漢未央宮,有“天子弄田”,供天子親耕。另有繭館(織室),便皇後行“親蠶之禮”。

故每年早春時節,皇帝在弄田試耕、宴遊。遂相沿成習,已有四百年。

大漢家國同構,郡國並行。

薊王樓桑百餘畝溪穀地,便是“諸侯籍田”,或稱“諸侯弄田”。先前,皆雇傭宗人代勞。然自海內大儒紛紛來投,更有儒宗鄭玄坐鎮太學壇。“籍田禮”並“親蠶禮”,遂被納入《薊法》。

鄭玄上疏言,籍禮乃“國之大典”,祭祀社稷,“(以)祁(豐)年”。不可輕棄。

薊王立春之日,先以牛、羊、豕,太牢三牲,祭祀社稷。而後領文武百官,移駕樓桑大溪地。行“籍田禮”:

“皇帝親執耒耜而耕。天子三推,三公五,孤卿七,大夫十二,士庶人終畝。乃致藉田倉,置令丞,以給祭天地宗廟,以為粢盛。”

皇帝需置耒耜(lěisì)三推三返,三公加自五推五返,少師、少傅、少保,多至七推七返,大夫十二推返,士庶人則要全部耕完。還需另設專理籍田之官員,如籍田令、籍田丞等,隸大司農。籍田所得,均輸入藉田倉。供宗廟祭祀用。

薊國無大司農。百餘畝籍田,皆由少府管轄。藉田倉,便是老宅後院倉樓。籍田令秩六百石。薊王授予從妹劉菡。及笄時,本欲嫁甘興霸為妾,卻被婉拒。後太妃許上庠令所請,賜婚郭奉孝。

郭嘉尚未及冠,劉菡亦初及笄。二人郎才女貌,佳偶天成。

薊國農作,大利機關。耒耜早被旋耕機替代。犍牛(閹割過的公牛。較馴順,易駕馭,優肥育)或耕馬拖拽。耕者隻需端坐旋耕機位,駕馭牛馬,防止犁偏即可。

省時省力。

禦術乃六藝之一。薊王自幼長於鄉野,自是熟絡。

凡典禮,皆有表演屬性。眾目睽睽之下,薊王穩坐機位,駕馭耕馬,行三次犁返。而後由王傅黃忠代勞,次後由四少師輪替,再後為左右國相,幕府三丞,五尹三守十六令……

百畝稻田,如何夠分。

凡能為薊王耕田,皆是肱股重臣。便是有一席圍觀之地,皆是劉氏宗親。可想而知,防備之嚴密。號稱“來有所自,去有所由”。有邑無門的樓桑,亦自雙闕覆道,落下“清鋼鎖環卷簾門”。

卷簾門,由清鋼葉片,鎖環拚連。如同卷簾,自覆道翻卷落地,與暗軌內藏機關卡合。嚴絲合縫。任由刀砍斧劈,斷難破開。

自胡雜馬賊,雪夜來攻。薊王未雨綢繆,手繪圖板,鍛造卷簾門。藏於覆道暗格。隻需闕樓守衛,搬動機關。便可翻卷落下。宮中覆道亦有此機關,少府還專設“複道丞”一人,專職掌管。

樓桑百姓嘖嘖稱奇。難怪樓桑五缺,不惜工本,皆立雙闕重樓。水砦亦有千斤閘門,可隨時落閘。我等無憂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