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28 魚遊燋釜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107 字 3個月前

() 有道是“眾人拾柴火焰高”。

然若被架上火烤。眾人仍拚命拾柴,則“若魚遊釜中,喘息須臾間耳”。

看似如魚得水,暢遊天地,任其逍遙。豈料不過置身大釜之中。釜底火焰高炙,魚死水沸不過瞬息之間。

朔望大朝會。

何車騎等數十人,聯名上表,奏請董卓進位太師,位列上公之首。引朝野嘩然。

文武百官,交頭接耳,議論紛紛。少帝更是瞠目結舌。不料,竟是何苗上表。

話說,何苗雖不過位居車騎將軍,然卻是何氏外戚。且朝廷屢遭變故,自大將軍以降,驃騎遠遁,三公缺席,四方將軍又誅其三。唯剩太傅楊彪、車騎將軍何苗等,寥寥數人。

董卓挾匡扶漢室之威,並十萬大軍回京。位列三公猶不知足,竟稱病不朝。放縱麾下秦胡賊兵,四處衝突,滋生事端。便是南北二宮外禦道,亦常有具裝甲騎,深夜奔逐。引洛陽百姓,膽戰心驚。

可想而知。一牆之隔,少帝寢食難安,夜不能寐。

政令不出,困守死地。長此以往,國將不國。

許,何車騎亦是不得已而為之。穩住心神,少帝如是作想。

“臣以為,此事不妥。”僵持中,忽有人言。

少帝循聲眺望,正是九卿之衛尉,錢塘侯朱儁:“啟稟陛下。董司徒南陽一戰,固然功高。然論匡扶漢室之功,豈能與薊王媲美乎?臣,孤陋寡聞。隻知太師乃上公之首,卻不知尚父,居於何處?”

少帝亦不儘知。這便看向太傅楊彪:“太傅知否?”

楊彪答曰:“稟陛下。老臣竊以為,尚父乃尊稱也。薊王雖號尚父,然朝中無此職。見禮當依如輔漢大將軍。”言下之意,尚父雖尊,卻非官職。薊王先是開府儀同三司,後儀同大將軍。又加黃鉞,虎賁。單從儀製而言,早已超越大將軍。因獨樹一幟,前所未有。故楊彪言:見禮如輔漢大將軍。輔漢大將軍,乃薊王官秩。尚父,不過是尊稱。並無品秩。

少帝輕輕頷首:“薊王數辭九錫。雖加黃鉞,虎賁。然不足以彰其功。尊尚父,古而有之。宜入漢宮儀製。”少帝欲補尚父儀製。

薊王無難事。隻需言及薊王,朝中百官,自無有異議。

見無人反對,少帝又問楊彪:“依太傅之見,尚父當為何秩?”

少帝製衡之心,楊彪焉能不知:“若論尚父之秩。許,唯有‘掌丞天子,助理萬機’之丞相,可與之相配。”

話音未落,又起議論。

少帝不置可否:“丞相一職,漢初曾設。卻不知因何除之。”

楊彪答曰:“丞相,金印紫綬,掌丞天子助理萬機。秦有左右,高祖置一,後更名相國,綠綬。孝惠、高後,再分左右二相,文帝二年複置一相。成帝始立三公。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,遂以丞相、大司馬、大司空、為三公。哀帝時,又改丞相為大司徒。今漢初,改大司徒、大司空為司徒、司空,改大司馬為太尉。三公之中,以太尉為尊。”

少帝言道:“立三公,乃為分丞相之權。若重立丞相,當位在三公上。”

楊彪答曰:“若以前漢時三公:丞相、大司馬、大司空,比今漢三公: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今漢皆去‘大’字。故老臣竊以為,丞相為‘大’,當位在三公上。列上公之首。”

少帝並太傅,師徒二人,一唱一和。百官焉不心知。董卓上位,勢不可擋。唯有搬出薊王這尊大神,用以製衡。

果不其然。少帝言道:“既如此。尚父當儀同丞相,位上公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