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41 父子十祿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702 字 3個月前

,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!

“阿父之意,乃引薊王南下。”陳登如何能不醒悟。

“然也。”陳珪眼中精光畢露:“南陽大水,薊王萬舟齊發,解民倒懸。獲救者,不下百萬之眾。其中,士農工商,皇親國戚,兼而有之。薊王一視同仁,一代明主,必名存千古矣。”

“眾皆以為,淮泗八國,唯合肥侯馬首是瞻。然兒竊以為,淮泗八國,亦或是,天下宗王,明各有主,實則,皆暗尊薊王也。”陳登歎道:“隻歎薊王恪守臣節,不願幽廢奪位。這才令洛陽並南陽二帝,有恃無恐,叔侄相爭。”

“我兒可知,正因朝政日非,人心思亂。唯薊王恪守臣節,征討不臣。大漢社稷,方得以苟存。今漢雖親疏有彆,然薊王亦是漢室宗親,種出高祖之脈。若舉兵逆亂,實為不肖子孫。背祖悖宗,大逆無道。即便一戰功成,成就九五之尊。如何告廟曆代列祖列宗,又如何昭告天下萬千子民?故,天下皆可叛漢,唯薊王不可叛。”陳珪一語中的。

一言蔽之。天下本就是劉漢之天下。薊王若扯旗造反,不啻刨自家祖墳。不忠不孝不仁不義,必為世人唾棄。如何可為天下表率。

所謂“大貴者,莫過帝王”。然史上劉先主,亦是等到曹丕篡漢,才續位大統。

“其中厲害,兒豈能不知。”陳登忽腹痛如絞,一時汗如雨下。

陳珪言道:“吾兒速往不其港。當善保有用之軀,以待他日另投明主,為國效力。”

“阿父所言極是。”陳登強忍劇痛,隨老父車行而去。自城外津渡登船,順下沭水。此水古稱沐水,後作沭水,“沭水出東莞,南至下邳入泗”。自陳登屯田大成,“泰山以南南至下邳,左沭右沂,田良野沃”。

又自淮陰“漂母岸”入淮。韓信,年少家貧,受餐於漂母,及其達誌以後,投千金以為報答。遂成典故“漂母飯信”。後人讚曰:“益愧千金少,情將一飯殊。”

順淮出海,繞抵不其港。

果見薊國海市,白波大舡。帆檣如林,旌旗招展。問過方知,亦是今日剛到。

薊國以石綿線並細鋼絲,混合編織而成之“銀鱗火浣布”,乃“鸞翼帆”專屬材料。號稱“鸞毳裘”。除去防火,還能禦箭。
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薊國將作寺為造海船,可謂不惜工本。

聞乃徐州典農校尉,並老父尋醫至此。海市令親出相迎。同升醫船。由船上良醫診治。船醫言:“校尉胃中有蟲數升,欲成內疽,食腥所至也。”即作湯二升,先服一升,斯須(須臾)儘服之。食頃,吐出三升許蟲,赤頭皆動,半身是生魚膾也,所苦便愈。

不過蟲瘕之症,藥到病除。靜養數日,便可歸家。為防複發,當忌食魚生。

陳登謹遵醫囑。不敢再逞口腹之欲。

術後,見有女護,佩麵罩,戴手套,取白堊入甕,澆水沸騰。須臾,甕中赤蟲皆死,待冷卻,吐甕遂成石膏,自上而下,密不透風。堅如磐石。

陳登忍不住問道:“此甕如何處之?”

女護答曰:“先送入底艙封存。待返國中,當深埋地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