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44 遷都壽春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3898 字 3個月前

.,

楚地崇巫,中原尚禮。

淮南本是楚地。楚漢相爭,霸王烏江自刎。漢王殺白馬盟誓,立四百年天漢。楚地雖富庶,卻遠非帝國心腹。再加前漢時,淮南諸王,三定三叛。亦與漢室離心離德。更加東甌、閩越等,南蠻北遷。楚地雜糅,尤勝先前。

時人以右為尊。江左之稱,足見一斑。另有“蠻左”一詞,亦可佐證。

如試兒楚禮,隻興於江東,不過江北。亦可知楚漢爭鋒,餘威猶存。直至五胡亂華,衣冠南渡。楚漢共融,試兒等楚禮,方成華夏主禮。

時下,江淮大地,正介於楚漢之交。

新帝本就是合肥侯。立國於江淮之間。又曾兄終弟及,繼先帝位。故與南陽帝鄉,民情迥異。江淮兒女,多心向之。

遷都壽春,不啻一招妙棋。

揚州刺史劉繇,聽之任之,亦是迫於時局。聞新帝駕臨。壽春城門大開,父老夾道相迎。不費一兵一卒,新帝入城立都。

“楚考烈王元年(前262年),劃此地為春申君食邑,始得名壽春(‘為春申君壽’之意)”。楚考烈王二十二年(前241年),楚國“徙都壽春,命曰郢”。

前漢時,曾為淮南王都。淮南王鑄山煮海,富甲天下。足見一斑。

及王莽篡漢,穎川許昌人李憲,時為廬江屬令。莽末,江賊王州公等起眾十餘萬,攻掠郡縣,莽以憲為偏將軍、廬江連率,擊破州公。莽敗,憲據郡自守。更始元年,自稱淮南王。光武建武三年(27年),又自立為天子,建都舒縣,置公卿百官,擁九城,眾十餘萬。六年,漢軍攻占舒縣,李憲被殺,淮南國亡。

即便無有合肥侯遷都。稍後,建安二年二月,袁術稱帝於壽春,建號仲氏,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,置公卿百官,郊祀天地。

足見楚漢遺風猶烈。

少時,恩師攜薊王南下平亂。薊王堆錢伐賊,夷豪強黃穰三族。名震江淮。山蠻舉家北上,融入薊國。前後二十載,不下百萬之眾。尤其督亢城中,多為山蠻所居。今早與漢人無異。後借為太後麟子行試兒之禮,巫山神女遠赴薊國。引九天玄女降靈台,喚醒薊王。楚女漢王,終成一體。

換言之,自薊王南下討賊,到巫山神女北上薊國。楚漢和同,大勢所趨。

每年梅雨時節。薊王泛舟南下,赴巫山雲雨會。遂成慣例。

神女與薊王,靈肉合一。借昆侖之音,幻化成玄女天降。

老子曰:“穀神不死,是謂‘玄牝’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”是故《雲笈七籖·軒轅本紀》有載:“(黃帝)於玄女素女受房中之術,能禦三百女。”

《合陰陽》亦中有:“入‘玄門’,禦交筋,上欱精神,乃能久視而與天地牟存。交筋者,玄門中交脈也”等句。此外,《洞玄子》中“玄圃”、《素女妙論》中“玄珠”等,皆與玄女有關。

玄女之術,可想而知。

薊王年年南下,交會巫山神女。亦是修行之旅。

乃證天地大道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