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85 董卓無文(1 / 2)

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4809 字 3個月前

,最快更新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!

“所謂拋磚引玉,便是誘董卓,擅動宮中之物。”桓典輕輕頷首。

“拆九龍門柱,乃董卓禍亂宮廷之始也。”許攸斷言。

桓典一聲長歎:“非拆宮門,乃拆心門也。”言下之意,拆除人臣之節。邁過欺君淩主的心坎。所謂得寸進尺。今日拆禁中之物,明日宰賣天子弄田,近郊苑囿。焉知他日不將宮妃公主,占為己有,淫亂宮闈乎?

“正是如此。”許攸難掩得意。

“尚書令此計,非拋磚引玉,乃殺人誅心也。”桓典一語中的。

“亂世用重典。非虎狼之藥,不可治虎狼之患也。”許攸答曰。

“然上天終有好生之德。尚書令,當適可而止。”桓典言儘於此。

許攸起身恭送。

所謂“道不同不相與謀”。許攸之路,豈能行百裡半於九十。

周時所鑄九龍柱,自當珍貴無比。亦漢宮門柱賜薊王。其用意不言自喻,言指薊王乃大漢擎天之柱也。

更有甚者,天子詔賜九龍柱,令薊國立為“桓表”。並由左至右,賜三柱名:辟土、兼國、服遠。授薊王辟土、服遠、兼國,三權。

“辟土服遠曰桓,克敬動民曰桓,辟土兼國曰桓。”

昭告天下,海內震動。

誠如賜加九錫。所賜之物,究竟如何,需看如何釋義。亦如上古經文,究竟何意,且看如何注解是一個道理。

三根上古九龍柱。被獻帝金口玉言。附加辟土、服遠、兼國,三項特權。賜予薊王,可想而知。

其禮遇,已遠超九錫。

換言之,薊王可將海外所辟荒洲,悉數並入封國。

或有人,為何隻是海外。

隻因辟土、服遠、兼國,九龍三柱,乃一體授予。三柱一體,不可分割。

其中“服遠”,便限定了辟土並兼國的方向。

三根銅柱,亦有主次之分。居中大柱,稱兼國。左右為辟土並服遠。此亦寓意主次:先辟土、服遠,再行兼國。

薊王遠在象林苑。天下雖有所賜,王太後並王後,亦不敢擅斷。六百裡傳書。薊王言:可。

於是乎,朝野內外,彈冠相慶。薊國上下,與有榮焉。

許攸所謀,一石二鳥。即便薊王,麵對辟土、服遠、兼國,三權。亦無從抗拒。而對董卓等洛陽權貴而言。大漢十三州之外,皆徼外蠻荒之地。予取予求,何必在意。

能安撫大漢一藩,坐穩錦繡江山。方為長久之計。

九龍門柱,遂被合力拆去。百餘大車,列隊送入函園,吊裝入船,並洛陽使團,同往薊國。

正副使節,正是太傅楊彪並太仆王允。

此時被董卓遣出京城,看似重用,實則驅離中樞也。待返回,大局已定。再無立足之地。

楊彪心灰意冷。先前便與盧少保約定,欲投薊王。此去,正中下懷。恐難再回。王允心牽朝堂,必不願遠避。二人難免,分道揚鑣。

天下無不散之筵席。

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

丞相府,魚梁台。

董卓再開府議,群僚齊聚,百官就位。

“十萬精兵,拱衛京畿。人吃馬嚼,耗費極多。眼看糧穀將儘,隻有半年之需。諸位可有良策?”